溝通從來是雙向,一隻手是拍不響的,只要看看今次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活動的香港代表團邀請名單,多少泛民中人獲邀出席,就知道得一清二楚。政圈消息指,香港有二百多人獲邀出席,基本上名額是「爭崩頭」,據知有專業界別只獲分配五、六個名額,基本上是業界翹楚才獲邀出席,可見有其內在政治訊息。

同樣地,如把七十名立法會議員自算一角,並將之劃分為建制泛民,當中泛民二十七人有多少人獲邀,多少人會成行,是「後政改」首個無聲恍有聲的重要訊號所在。據稱泛民陣營至今曝光獲邀出席參加是次活動只有數人,包括被視為泛民溫和派的衞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白鴿黨前副主席狄志遠等。

政壇高人指,代表於「後政改」可溝通代表的風向儀,以李國麟被邀請出席可堪玩味,事關十多年前的觀禮團,李亦榜上有名,可見在北大人心目中,李國麟在溫和泛民的分量。再說正當泛民內部你一言我一語,盤算今年十月立法會復會時,本來屬於泛民份額的內務委員會副主席由誰人「替補」,其實在知情的建制派中人心裏,都知道李國麟是不二之選,當然泛民如硬要偏向虎山行,建制自然有後備計劃做好準備。

至於狄志遠榜上有名,有建制派中人指,一是對方二○一二年於國民教育爭議時務實態度的認可,另一表徵是政改有條件「袋住先」,加上擬組成溫和平台發聲,可見北大人對可以溝通的對象,從來都是不拘一格。

還記得,有京官於表決前曾繪影繪聲於建制泛民議員當面提及,今次政改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最終政改表決結果是二十八人,即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聯同泛民二十七人綑綁否決政改方案「袋住先」,再加上今次閱兵名單,有政壇高人指,「後政改」針對泛民的溝通目標,會由小範圍再逐步擴散,要進入此雷達圈,就要有釋出善意的舉措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