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新界社團聯會與香港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合辦《克爾日記》在香港的首發儀式。這本歷時七年完成的書,講述美軍飛行員克爾中尉在一九四四年空襲香港啟德機場的任務中,被日軍飛機擊落,及後獲得東江縱隊營救,最終脫離險境的經過。新界社團聯會藉此倡議政府撥款及提供土地,成立「香港抗日(東江縱隊)歷史博物館」。

筆者在七月前往四川參觀建川博物館。建川博物館以「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建有抗戰、民俗、紅色年代、抗震救災四大系列三十餘座分館。其中筆者對抗戰主題印象最深,各類館藏還原了歷史、戰爭的苦難與不屈的精神,令筆者心靈震撼,這也讓筆者感慨香港並無如此具體、專門的戰爭紀念博物館。

博物館是文化的一隅,歷史博物館更是城市的記憶、民族的靈魂、不滅的精神所在。香港人尤其是青年人,生於和平年代,並無戰爭時代的記憶,也沒有全面了解歷史,故缺乏文化的厚重與民族認同感。歷史是自我認知的重要組成,有必要讓更多香港人學習了解歷史。

一個人如果不知過去,否認歷史,如果對自己祖先、先輩創造的遺產不了解、不敬畏,對自己的國家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傳統不了解,很容易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相信通過建設此類博物館能夠修整和填補青少年對國家和歷史的缺陷,增強他們對祖國的向心力和民族自豪感,加深自我認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因為懂得過去的艱苦歲月,才更能明白珍惜今日,更有動力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