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九龍城發生家庭慘案,令人痛心。這類案件時有發生,部分涉及新來港家庭。年前天水圍被稱為「悲情城市」,社署、社福機構和地區團體投入大量服務,讓城市重拾溫暖。但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府應從人口政策思考如何轉危為機。

保守估計,已來港領取身份證的內地移民已超過八十萬。不少人常說新來港人士搶福利、爭學位,又將個人遊豪客與來港家庭團聚的人混為一談,讓他們形象插水。這些評論固然不負責任,但政策部門實在責無旁貸,應考慮成立人口政策局,做好長遠的人口發展規劃。

當前的新來港政策非常簡單,定議是定居未滿七年者便是「新來港人士」,他們沒有投票權和部分社會福利。他們來港定居,多數是家庭團聚,以婦女和小孩為主。內地婦女與港人結婚後才有資格申請來港,申請輪候時間愈長分數愈高,一般廣東省的申請人士要輪候超過三年。故此,中港姻緣從婚後第一天算起來,需要好幾年才能團聚。期間,子女管教成為壓力來源,加上夫妻長期分離影響關係,更有經濟問題,凡此種種,涉及勞福、教育、出入境等政策,但香港有專責部門統籌協助嗎?

新來港人士在港可發揮照顧子女、長者的角色,減少社福服務的壓力,有些更能投入勞動市場,補充本港勞動力。此外,不少新來港人士具備內地專業資格,惟來港後未獲認證,影響他們的貢獻。政府應為他們設立來港定居前的強制性培訓課程,讓他們易於融入社會。

政府應積極考慮成立人口政策局,善用準來港人士的資產,發揮他們的能力,以發展思維解決社會問題,取代過往以補救式手法處理新移民問題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