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不可不補?婦女生育過程大量出血,消耗極大體力,導致元氣大傷,產後呈現「多虛多瘀」狀況,容易有出汗、頭暈等不適,故坐月對產婦很重要。中醫師提醒產婦坐月期間,不要急於補身,應等待「惡露」完全流清才開始進補。最初飲食以清淡為佳,否則加劇惡露導致血崩,影響身體復原。

黃韻婷指,惡露未清不宜大補,飲食以清淡為佳。

紅棗加通草煲水可有助補血及母乳哺育。

產後補身湯水

婦女臨盆產子消耗大量氣力,過程中亦流失大量血液,產後身體變虛弱。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中醫師黃韻婷稱,臨床所見,三至四成婦女求診與產後不適有關。在中醫角度,婦女產後屬「多虛多瘀」,虛是身體虛弱,瘀是瘀血積聚子宮。若產婦本身體質偏虛,又選擇剖腹生產,身體產後會更差,最理想應順產分娩。

產後不適最常見包括惡露不絕、流汗及頭暈。黃韻婷表示,產後的分泌物稱為惡露,最初呈血塊狀、深紅色且量多,一般產後二十日流清。若產後三周以上仍排不清污物且有異味,即屬惡露不絕,可引致腹痛,最好求醫處理。

流汗是產婦氣血兩虛所致,分為「自汗」及「盜汗」,前者為陽虛者,身體靜止時仍流汗;後者為陰虛者,在晚上睡覺時流汗,醒來則沒有。產後不適持續時間長短與體質有關,通常產後一個月減退,最長或要三個月。

或影響下一胎

坐月對產婦身體復原很重要,泛指產後一個月。黃韻婷稱,坐月最早始見於西漢,產婦要進食有營養食物調理身體,否則將會多病痛,嚴重者可能影響下一胎。

黃韻婷稱,進補要適時適量,不少長輩誤以為媳婦或女兒分娩後要即刻進補。其實應留待惡露流清才進補,特別是具行氣活血的鹿茸,否則或加劇惡露致血崩。

產後初期飲食以清淡為佳,首三周可吃雞肉、薑、雞酒等溫補,補充營養,避免吃寒涼食物。花膠影響乳腺分泌,最好一周吃一次。黃韻婷提醒產婦要「阻風寒」,因產後身體虛弱,若受邪風入骨,身體復原減慢,宜穿薄長袖及長褲保暖。洗澡及洗髮要用熱水或薑水,沖洗後盡快抹乾,及用風筒吹乾頭髮。

另外,產婦要「調情志」,即保持心境開朗,家人支援十分重要。產婦要避免吃淡豆豉、乳鴿、麥芽及豬膶,以免影響母乳哺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