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十六年最強厄爾尼諾現象,多雨暖冬令隱翅蟲肆虐民居。毒性強,隨時一拍即中毒的隱翅蟲,過往一向只於夏天活躍於樹林,惟因今個冬天不太冷,隱翅蟲的繁殖期得以延長,大量的隱翅蟲因而殺入民居。日前有大埔居民便多次在家中發現毒隱翅蟲的蹤影,令居民人心惶惶。有昆蟲專家直指,隨着全球天氣暖化,隱翅蟲會不斷繁殖,而屋苑的花圃及花槽更是其溫床,加上該蟲有趨光習性,因而直撲民居。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接觸隱翅蟲毒液後,皮膚會紅腫及長出水泡,嚴重更會引致細菌感染。

台灣有小童接觸隱翅蟲後出現大面積紅腫。(資料圖片)

毒隱翅蟲在大埔太和邨民居出沒。

家住大埔太和邨低層單位的李先生,最近在家中多次發現隱翅蟲蹤影。他憶述,三個月前,一隻約七毫米、呈啡黑色的昆蟲,俯伏在客廳牆身,起初他不以為然,隨手用紙巾把蟲捏死。直至上周,又在家中燈罩發現外貌相同的昆蟲,他立即將牠捕捉並收藏在水樽內,隨後上網查看,才驚覺疑是帶有毒性的隱翅蟲。

記者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翁建霖檢視李所捕捉的昆蟲屍體,證實是「毒隱翅蟲」。他指出,隨着全球天氣暖化,加上今年冬天不太冷,令活躍於四至九月的隱翅蟲,現時在十一月的攝氏二十多度天氣下,仍然不斷繁殖。

體內汁液會刺激人體皮膚

「隱翅蟲屬趨光性,會貼近白光燈飛行,經常喺夜晚出沒,樹林、公共廁所及居所比較常見。」香港昆蟲學會副會長饒戈表示,因毒隱翅蟲的幼蟲喜愛在濕潤的泥土內生長,屋苑內的花圃及花槽為其最好居所,而屋苑多不愛用強力或太頻密使用殺蟲劑,造就該蟲可在上址生長。

據了解,本港約有四百多種隱翅蟲,主要棲身於樹林及草叢的落葉堆等,當中少數品種的隱翅蟲體液含有刺激性毒素Pederin。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表示,若市民拍打隱翅蟲,其體內具刺激性的汁液會對皮膚造成傷害,並於患處會出現痕癢、紅腫及水泡,嚴重更會發炎及出現細菌感染。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兼醫管局發言人劉飛龍回應指,醫管局過往未有接獲有關接觸隱翅蟲而求醫的個案。

另外,漁護署發言人指出,過去三年該署曾接獲一宗有關隱翅蟲的查詢,亦曾於四月至九月以外的月份記錄到隱翅蟲,呼籲市民避免接觸及拍打。

毒隱翅蟲小資料

‧顏色鮮艷,身體紅黑相間

‧體長約零點五至一厘米

‧活躍於四至九月

‧喜在植物茂盛及濕潤的地方生活

‧有趨光習性、活躍於晚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