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文大學耗資二億七千萬元擴建的圖書館,融合了新舊建築特色,地庫更擴建一個近三千平方米的多功能學習空間,配以玻璃天花,引入自然光,這概念來自羅浮宮的設計,本港以至海外的圖書館甚少採用這個設計,由於設計獨特,榮獲本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主題建築獎─室內設計」。

中大圖書館外「惠園」水池下別有洞天,擴建了一個三千平方米的學習地庫。

馮少文(左)指,地庫學習空間配以玻璃天花可引入自然光。旁為袁家耀。

中大圖書館地牢擴建一個三千平方米的學習地庫。

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藝術社區」活化項目,保留原有唐樓精粹,獲全年境內建築大獎。

灣仔活化項目保留精粹

擁有四十二年歷史的中大圖書館,為了應付大學三改四,○九年開擴建,由大學校園發展處負責內部設計重組,並於一二年完成,擴建後圖書館整體增加一萬平方米。除增加新翼部分外,圖書館外的「惠園」水池下別有洞天,擴建後增設一個三千平方米的學習空間,可容納七百至八百名學生,二十四小時開放,供自修溫習。自然光可透過水池照射入地庫,形成波光粼粼的動感光影,學生置身地庫內,抬頭仰望可隔着玻璃天花看到水池池底。

校園發展處長馮少文指,圖書館由不同年代的建築物組成,設計其中一個重大困難是將新舊融合,更需考慮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由於圖書館大樓外牆原為不少小白腰雨燕的棲息地,中大擴建前進行十七個月生態評估,加建人工鳥巢,協助小白腰雨燕遷居。

另外,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2013年年獎的其他建築還包括,灣仔茂蘿街/巴路士街「藝術社區」活化項目,獲得全年境內建築大獎,評審團形容,重建項目令人耳目一新,通過保留原有店舖正門和街道在城市中的縱橫交錯,建築師保留原有唐樓的精粹,這是一個很好的活用歷史建築再利用的例子。

而廣州W酒店及公寓則得到境外優異獎(商業建築),評審團指出,幾何設計非常有趣,設計創新在於酒店和公寓湊在同一個建築物內,通過在建築物中間引入視覺走廊,體現了建築設計中社會因素的考慮和美好都市表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