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產八十枚核彈頭、重達六百四十公斤的鈈,在日本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的報告中「被蒸發」,讓人懷疑日本政府刻意瞞報,為今後生產核武儲備原料。中日關係每況愈下,對日本的核武野心,中國必須提高警覺,制訂先發制人的戰略。

日本一直從核廢料中提取鈈,目前擁有四十五噸可用於生產核武的鈈,足可生產約五千五百枚核彈頭。在無核武國家中,日本擁有最多核原料,遠超其民用需求。事實上,幾十年來,日本刻意保持「離製造核彈頭只有一個螺絲刀的距離」,首相安倍晉三更是推動日本核武研究的最有力支持者。

日本防衞大臣森本敏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日本的核電站對鄰國構成核威懾,應該保留,折射出日本發展核電站根本是別有用心。日本政府修改原子能法時,將「利用原子能為國家安全保障作貢獻」寫入條款,相當於為發展核武留下一道法律後門。

中國對日本一直過於輕敵,以為手持核武撒手鐧,日本斷不敢任意妄為。今之北京就像當年的滿清政府一樣,自以為擁有定遠、鎮遠這兩艘遠東巨艦,就可以橫行黃海,沒想到日本厲兵秣馬,早已箭在弦上,雙方一開戰,北洋艦隊便吃敗仗。

核武戰略 自綁手腳

如今歷史又在輪迴,當中國為擁有核盾牌而自鳴得意時,日本早已秘密發展核武,中方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如果雙方開戰,日本完全可以先發制人,屆時中國又將重演甲午戰爭的悲劇。

中日對抗已不可逆轉。由於未來的戰爭形態不再可能是過去那種大兵團對決,也不是一城一池的攻佔,亦不是軍艦戰機之間的追逐戰,而是一出手就是毀滅戰。中國應該給日本劃下紅線,若日本膽敢研發核武,中國便實施全面核打擊。

中國的核戰略是毛澤東時代制訂的,即「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並明確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國家和無核武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這個戰略是當時為對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搶佔道德高地而制訂的。

時移世易,特別是面對日本的虎視眈眈,這種核戰略已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只會自綁手腳。所以,中國國防部應該對外宣布,涉及周邊衝突時,在必要條件下,將採取先發制人式的核打擊。只要日本有偷襲中國的苗頭,中國便可以用核彈先行攻擊,將日本東京、大阪、京都等核心城市盡數毀滅。

今次烏克蘭危機中,俄方人士曾揚言,如果北約進入烏克蘭,俄羅斯勢必全面參戰,而且是先發制人的核戰。在俄羅斯的恫嚇下,美國被迫排除以軍事手段作為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選項。俄羅斯這個戰略,應是中國應對周邊挑戰的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