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政府百事哀,梁班子自去年上台以來,特區政府打官司輸多贏少,尤其是上到終院的案件,明明之前在下級法院一再勝訴,最後也是翻案成功,一些關乎個人行為的案件,特區政府輸掉官司,極其量尷尬無面,被揶揄幾句「政治檢控」失敗,可是涉及公共政策的案件,一旦被終院裁定敗訴,可能從根本扭轉政策推行,成為特區政府推動施政的新難題。

終院裁決申領綜援居港須滿七年違憲,下令回復至○四年規定,新移民只須居港滿一年即可申請綜援,猶如對特區政府的社福政策投下重磅炸彈,導致現行社福申領制度瀕臨崩潰,而且可能掀起骨牌效應,協助原訴人的社區組織協會,準備引用今次案例,進一步挑戰其他有居港年期限制的公共政策,首當其衝的將是公屋輪候制度。

特區政府官司愈輸愈大鑊,難免讓人憶起○八年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港的習近平,期望特區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機構「通情達理,團結高效」,要求三個機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事實如何,證諸日後情況可謂盡在不言中。

事實上,今日已派駐香港的西環張主任,在○九年以港澳辦副主任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澳門回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直指澳門與香港不同,有自己特色,行政、立法與司法更注重相互配合,更具有建設性,還加上一句走自己的路,不盲從,不簡單模仿別人,堅持反對外部勢力干預。當年張主任的言論,到底是說給澳門特區三權機構聽,還是做人肉錄音機,反話正說,向香港特區重播呢?再拿這番話對照今次終院裁決,特別是那句堅持反對外部勢力干預,真是超越時空,言有盡而意無窮,相對於澳門的合,香港三權機構的分可謂另一個極端。

說回今次裁決結果,除了導致公共財政綜援開支增加,還對處於不穩狀態的中港矛盾火上澆油,早前有鼓吹本土意識的團體公開發表歧視新移民言論,認為他們來港佔用公共資源,雖然受到社福團體批評,但今次案例恰恰提供了反面教材,社會排內情緒又有從睡火山轉向活火山之勢。中港矛盾加劇,北京期望香港人心回歸的良好願望又行遠一步,香港未能加快與內地融合,這樣的「分」正中外部勢力下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