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六所內地大學率先簽署高校憲章,規定八項高校自主辦學權,去行政化傾向明顯,這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內地推動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由於人民大學前招生就業處處長涉腐敗剛剛被捕,前校長及多名校領導捲入其中,人民大學成為改革的首批對象,令人相信第五代反腐敗之風已刮入校園。

內地高校不是單純的學術機構,而是官僚系統的一部分,校長、院長、系主任等都有相應的部、廳、處等級別,掌握學校大權的是黨委會,而不是校長或董事會。官本位體制令教育不是以科學研究為導向,而是以做官及賺錢為宗旨,中國的大學培養不了學術大師、高尖人才,只能培養政棍、學棍,原因正在此。

反觀民國時代,雖然戰爭頻仍,經濟落後,生活極不安定,學術界卻蓬勃發展,人才輩出,他們的共同點是有傳統文人風骨,決不會獻媚權貴,甚至以嘲諷權力為榮,蔡元培、陳寅恪、朱自清、魯迅等不用說,單是曾被蔣介石推為「國寶」的民國狂人劉文典,足已反映當時文化人的骨頭之硬。劉文典任安徽大學校長時,學校爆發反政府學生運動,蔣介石親往安徽處理。劉故意遲到,蔣介石不客氣地直呼其名,「你就是劉文典嗎?」劉文典正色道:「本人字叔雅,只有長輩才能叫文典,我的名字豈是一般人能叫的。」兩人一言不合,當眾吵起架來,蔣介石罵劉文典是「學閥」,劉文典回罵蔣介石是「新軍閥」,蔣氣極之下賞了劉兩記耳光,對方則飛腳踢中蔣的下體。經此一場大鬧,劉文典被革校長職,並被關押七天,亦因此贏得民國狂人的稱號。

今時今日,莫說國家主席駕到,就是省長、市長蒞臨,校長倒履相迎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刻意怠慢?怎麼敢對罵打架?先有風骨,後有大師,如今中國專家教授不少,如劉文典者則一個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