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胡亂大興土木,不止有掏空庫房、利益輸送之嫌,亦令政府及地產商藉詞大量輸入外勞。建築工人薪酬自九七年高峰期後出現倒退情況,直至近年才有所回升。政府和商界卻迫不及待要輸入外勞,壓低本地工人薪酬,工人刻苦耐勞卻薪金微薄,根本無法分享經濟成果。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前助理教授姚松炎博士的研究指出,近年建築成本升幅驚人,非因本地勞工薪金高企,實則源於聯繫匯率引致貨幣貶值、材料價格飆升及樓盤「豪宅化」。

例如,據統計處公布的「一籃子建築材料價格指數」,過去五年建築材料價格平均每年上升百分之四點六,以十年計更每年平均大升百分之九點一,遠超過去五年及十年平均百分之三點四和二點八的每年通脹率。相反,建築工人薪金指數,過去十年扣除通脹後,平均每年下跌了百分之一,即是一直減人工。雖然近五年勞工薪金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七點二速度上升,比通脹為高,但只不過是在追回十年來的倒退,至今仍未追上。

姚博士認為,香港須減少購買進口材料甚至減少工程,以防買貴,才是正道;然而,政府卻倒行逆施,大量增加基建工程,增加進口材料與本地勞工需求,根本是逼市民買貴樓!

有人還以為新加坡輸入外勞是成功例子,無視該地二○一三年十二月爆發的「小印度騷動」,源於來自印度和孟加拉的外勞,長期忍受惡劣工作環境,終忍無可忍,借故生事。現在香港已有如一觸即發的火藥庫,輸入大量外勞,形同點燃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