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項針對香港、廣州、澳門及台灣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發現,香港大學生的幸福感、感恩心和創造力均在兩岸四地中排名最低,相反廣州大學生的幸福感最高,抑鬱程度亦最低。負責研究的學者指香港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需在各方面與其他學生比較競爭,令港生的幸福感相對較低,亦難以發揮創造力;又指各地大學應反思培育學生的方法及成效,建議本港大學提升學生的正能量。

城大研究發現,香港的大學生幸福感較低。

該研究由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岳曉東進行,調查兩岸四地八百一十二名大學生,了解他們的幸福感現況與其相關的個人因素,包括生活滿意度、樂觀程度、創造力、正義感等,受訪者中有二百六十七人為本港城大學生、一百七十七人來自內地中山大學、一百八十二人為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以及一百八十六人為台灣靜宜大學學生;六成六受訪者為女生,三成四為男生。

台灣最抑鬱 澳門較幽默

研究發現,香港大學生的幸福感、感恩心和創造力均排名最低;台灣學生的寬恕、樂觀和自尊感最低,抑鬱程度最高;澳門大學生則正義感及幽默排位最高。大學生所屬學校排名高低,與幸福感無直接關係,學校排名略低的大學生幸福感反而較學校排名高的大學生高。研究又發現四地女生同時具有高幸福感和高抑鬱感的「雙高」現象,男生則相反。

岳曉東另一項研究訪問了五千多名內地大學生,發現年齡、年級、學校類別、家庭收入、兄弟姊妹數目和宗教信仰均與幸福感的關係不大;個人因素如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責任心和社會支援等,則與幸福感有中度相關性;樂觀態度、自尊感、生活滿意度和低抑鬱症狀,則與幸福感有密切關係。

岳曉東建議香港學生心存感恩,放眼國際,應明白香港與其他地區比較,各方面的生活質素已不錯,自己亦不應有太大壓力,否則較難感到幸福:他亦建議院校加開有關心理健康的課程及講座,提升學生的正能量;各院校亦應在此議題上發表更多研究,追蹤學生的心理狀況及行為表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