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地盛行「Homeroom」做法各有不同,主要概念分為「班主任兼教多科達致全面照顧」以及「老師班房」兩種。本地學者認為,本港中學校舍以高樓層為主,不宜實施以「老師班房」為本的「Homeroom」,學生經常轉堂「跑上跑落」或因欠缺自己班房而削弱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責任心。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首席講師許為天指出,本港極少數中學採納「Homeroom」「老師班房」上課,但普遍中小學均實施傳統的「班級主義」即分班制,而以往因舊學制設有預科課程而衍生的浮動班房,則已隨着新學制漸告消失。

港校普遍面積細不宜實施

許為天形容,本港中學實施「Homeroom」存在很大問題,因普遍校園面積太細,亦可能會削弱青少年在中學階段理應得到的群體成長經驗,甚至會減低老師的團隊精神。要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認知度,學校可透過「課室管理」達致相同效果,更可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每科老師在每班選出科長,再透過科長「遙控主場」例如在每堂課開始前,向班內同學作簡單交代等。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吳迅榮亦不贊成本港中學實施「Homeroom」,主要因為校舍高樓層且空間狹窄,初中生修讀科目太多,經常「跑上跑落」轉堂或適得其反,包括學生在體力透支後容易上堂「瞌眼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