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冷加風更冷 老虎猛通脹更猛

昨日「大寒」,是全年最寒冷的節氣,但對基層市民來說,最難忍受的不是寒冷天氣,而是洶湧而來的凜冽加風。本港上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百分之三點一,比十一月上升零點二個百分點,創出兩年新高。其中民生開支的升幅尤為顯著,電力、燃氣及水類別的升幅甚至高達一成三,對基層市民的生活構成極大壓力,端的是「寒風冷加風更冷」。

令人憂慮的是,這還只是新一輪通脹的序幕,更艱苦的日子還在後頭。由於來貨價格持續上漲,零售業的加價潮一浪高於一浪,飲食業者甚至揚言,將加價一成彌補成本上漲。經濟學者指出,近期內地興起組團來港掃日用品及食品的狂潮,將香港物價愈買愈貴,預計本港通脹率今年中將升上百分之五至六,進一步加重市民的生活壓力,認為港府起碼要預留一百億元推行紓困措施。

事實上,對於通脹下的民生苦況,港府絕非一無所知。統計處不諱言,受經濟擴張、全球食品和商品價格上升影響,未來數月通脹率可能繼續上升。曾蔭權日前在立法會答問大會指出,通脹在未來一年會有不尋常的上升壓力,當局會嚴陣以待,視應對通脹為當前的施政急務,適時推出針對性措施;另一邊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誇誇其談,揚言會密切留意通脹對市民的影響,甚至聲稱對抗通脹是今年財政預算案的主要項目。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港府高官揚言對抗通脹,關注民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無比動聽,可惜說者自說,市民至今仍未看到當局採取任何對抗通脹的實際措施。相反,對公用事業的加價申請,當局卻是大開綠燈,有求必應。最荒謬莫過於港府數年前與港鐵訂立的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原意是讓市民在經濟不景時得享車費下調的好處,然而機制推出後,車費從未下調過,反而成為港鐵不斷加價的理由。觀乎最新通脹數字,港鐵又可再次依據可加可減機制啟動加價程序,連同稍後公布的運輸服務業工資指數變動,年中勢必加價百分之二以上。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港鐵連續兩年加價,無異對其他公用事業作出極壞示範,勢必形成骨牌效應,為通脹火上添油,港府作為港鐵的最大股東,絕對不能坐視不理。其實,港鐵多年來皆錄得龐大盈利,單是去年上半年就賺了六十多億元,可謂財源滾滾,根本沒有加價的必要。

眾所周知,本港大部分生活用品皆由內地輸入,在內地通脹加劇的影響下,香港無法獨善其身。問題是,內地當局不敢怠慢,最近推出連串調控措施,包括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短期內還可能再度加息;而針對食品持續漲價,不少城市也紛紛開展「菜籃子工程」,確保食品價格穩定。反觀港府卻依然無所作為,漫不經心,實在是咄咄怪事。

事實證明,對抗通脹、紓解民困,絕非無計可施,除了開倉派米,抑制公用事業加價亦是有效的辦法,問題只在當局有沒有決心,是否把基層市民的苦況放在心上而已。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