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廢換湯不換藥 環保一味向錢看

擾攘多時的將軍澳堆填區擴建風波,最終以港府放棄徵用郊野公園土地告一段落。今次事件再次凸顯港府在處理固體廢物方面見步行步,欠缺長遠規劃。「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者批評當局擴建堆填區思慮不周;兩成六更直指當局帶頭破壞環境,與民意為敵。港府之所以落得灰頭土臉,乃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堆填區日漸飽和,並非今時今日的事。本港固體廢物有增無減,而土地資源卻始終有限,三個垃圾堆填區將於未來幾年陸續飽和,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擴建堆填區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更何況,近年來港人環保意識日漸高漲,當局千不選萬不選,偏偏向郊野公園打主意,民意強烈反彈,是意料中事。

令人遺憾的是,當局沒有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反而擇惡固執,一錯到底。當局強調,會繼續在將軍澳區內另覓地點擴建堆填區,並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擴建屯門及打鼓嶺的堆填區。上述民調顯示,四成三受訪者直斥港府無全盤處理固體廢物政策;兩成半認為有關做法換湯不換藥。

市民的批評絕非無的放矢。早於○六年,青洲英坭廠就建議港府採用「環保廢物熔化系統」,將固體廢物轉化為水泥生產所需的燃料,而過程中產生的灰燼,則可循環再用作為水泥生產原料,惟港府一直愛理不理;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年前亦曾率團赴日本,考察當地先進垃圾焚化技術,但迄今再無下文。難為邱騰華日前還高調提出所謂「三腳鼎」的垃圾處理新策略,其中一項正是興建現代化焚化設施,如果當局一早抓緊進行,堆填區問題又何至於一發不可收拾?

除了處理固體廢物不力外,港府在改善空氣質素方面同樣乏善可陳。有人計算過,本港路邊監測站錄得的空氣污染指數超過一百的時數,十年來足足暴增七倍,難怪有人形容港府在改善空氣質素方面「捧蛋」。更離譜的是,現行空氣質素指標已沿用二十多年,嚴重落後於國際標準,對於各界一再要求檢討,當局一拖再拖,連申訴專員公署也忍無可忍,出手調查,要求環境局交代為何遲遲不更新指標。

港府環保無計,斂財倒是有方。邱騰華日前宣布,今年內將就家居垃圾徵費諮詢公眾,又計劃擴大膠袋徵費至所有零售點。其實,這已不是港府第一次向市民荷包開刀了。大家可以看到,從排污費到膠袋徵費,再到計劃中的家居垃圾徵費,有哪一次不是打着「用者自付」的旗號,向市民伸手要錢?又有哪一次真正用於環保?港府搞環保一味向錢看,早已引起極大民憤。上述民調顯示,三成三市民批評港府只識向市民荷包打主意,兩成四人直指當局的擾民政策一浪接一浪。

可以看到,近年來港府在環保方面口號多多,措施不少,可惜不是講多過做,雷大雨小,就是添煩添亂,徒惹爭議。有立法會議員甚至擔心,長此下去,勢必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古人說︰「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四成受訪者認為邱騰華搞環保欠周詳計劃,經常撞板,正好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