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把關不設防 問題食品自由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去年底發現內地毒河粉、毒腐竹及毒臘肉等食品有機會流入本港後,又爆出德國蛋及肉類受污染事件。由於港府應對不力,至今不肯停止入口,市民生命安全飽受威脅。「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批評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在監控問題食品方面嚴重失職。

德國毒蛋事件早於去年底被揭發,其後愈演愈烈,各地政府無不如臨大敵,嚴陣以待,內地、南韓及斯洛伐克等國家先後禁止進口德國牲畜製品,英國及荷蘭等則加強檢驗相關產品。反觀港府,滋油淡定,老神在在,沒有即時公布消息,貽誤了先機。

一如既往,當局發現可能出問題的食品後,不是第一時間停止輸入,並將市面出售的存貨下架,將風險減到最低,而是大派定心丸,企圖蒙混過關。周一嶽聲稱,德國雞蛋只佔本港進口蛋百分之一,強調最近一批存貨已售清,但隨即被踢爆與事實不符。上述民調顯示,四成二受訪者批評當局反應遲鈍,後知後覺;三成五受訪者更質疑當局知而不報,故意隱瞞。

後知後覺也就罷了,最離譜的是,港府連補鑊也是一塌糊塗,進退失據。在輿論壓力下,周一嶽一方面呼籲市民停止食用相關德國食品,宣布扣檢所有德國進口本港蛋類及肉類,另一方面卻沒有禁止相關產品進口,甚至連要求業界停售也不肯,難怪有三成二受訪者直斥當局措施自相矛盾,令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港府「管蛋無方」早有前科。年前內地爆出蘇丹紅蛋事件,當時港府也是口口聲聲說本港並無進口問題蛋,但不旋踵即有零售商承認曾出售相關產品,當局才不得不改變口風,狼狽不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港府沒有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處理德國毒蛋事件時重蹈覆轍,令人無法接受。

今次事件亦凸顯現行食物安全監控制度的種種紕漏。正如有醫學界人士指出,本港現行食品追蹤制度漏洞多多,特別是沒有規定由入口、批發及零售層面保存單據紀錄,以致一旦出事,根本無法即時抽查、化驗及回收。另一方面,當局對於食物安全情報分享掉以輕心,亦為人所詬病。大家可以看到,不論是問題食品還是問題藥物,港府反應往往慢幾拍,非等到其他國家或地方出手才跟進,有時甚至待傳媒廣泛報道後才如夢初醒。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儘管多個國家禁止入口德國蛋及肉類製品,港府仍然無動於衷,甚至搬出歐盟的公布為擋箭牌。上述民調顯示,四成受訪者批評港府只聽從指示,無將市民健康放在首位。

當然,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即使有完善制度,如果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終究也是枉然。正如立法會議員指出,○九年港府已通過法例,授權食環署署長在懷疑食品不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禁售和回收,當局為甚麼放着這把「尚方寶劍」不用?再看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食環署一度拒絕公布檢測結果,理由之一竟是「擔心影響與供應商的關係」,周一嶽甚至公開呼籲市民放心飲用某問題品牌的奶品,市民的安全在高官心目中有多大分量,不言而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諷刺的是,在周一嶽把關下,由孔雀石綠魚,到蘇丹紅蛋、三聚氰胺毒奶粉,再到現在的德國問題蛋及肉類,問題食品幾乎天天新款,令人觸目驚心。港府把關不設防,問題食品自由行,官僚害人,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