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燒出前一丁的話題,日式炒麵跟日式拉麵同樣是麵食,但前者本來是「輕食」,後者才算是正餐。「輕食」原是日語漢字,香港受日本文化影響,已開始將「輕食」當作中文使用,近似的例子是「放題」、「定食」。「輕食」的中文意思是小食,肚餓時吃來填肚子,又未至於能當成正餐的食物,就是輕食。
日式拉麵在二次大戰後才開始發展起來,但早在二戰前,日本已有料理店製作日式炒麵,最初的定位是讓孩子吃的小輕食。日本各地在夏季會舉行祭禮之類的活動,現場幾乎必定有賣日式炒麵的檔攤。日式炒麵跟日式拉麵不同,沒有熱湯,不會吃到滿頭大汗,被視為夏季常吃的輕食之一;日本日清食品公司乘夏季推出「燒出前一丁」,是經過深思的商業策略。日式炒麵的日語拼音是Yakisoba,當中的Soba寫成漢字是「蕎麥」,但食材明明是中華麵條而非蕎麥麵。二戰前未流行日式拉麵的時代,日本人只認識蕎麥麵,所以將所有麵食都稱為Soba,日式拉麵的拼音是Ramen,但亦有麵店稱為中華Soba。
日清食品今年夏季推出「燒出前一丁」的同時,還發售Chiken Ramen(世上第一款即食麵)的炒麵版,這款我也吃過了,論惹味程度,當然不及附送麻油的「燒出前一丁」。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