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事情出狀況,是犯了急躁冒進的錯。○八年前後,出口產業謀升級轉型,即所謂「騰籠換鳥」,由於事出急驟出口立即插水,就業也出狀況,許多農民工因失去城裏工作被迫返鄉,轉型沒預留足夠時間,終引致衝擊。

房地產調控是另一例。樓價飆高後為使之降溫,行政措施盡出,連違背市場規律的限價、限購之類手段都實行了,始終未能遏住樓價,中心城市的樓價只會升慢了而不會降下來。市場有市場的規律,不會因為長官意志夠強硬而改變。內地太多非市場手段疊加,遏制效應浮現,如今不但行政措施要取消,還要鐵(路)公(路)基(建)復活,強化經濟動力。

再看最近的股災。內地先已訂下了股市改革藍圖,決心攻堅,但飯得一口一口地吃,深度的改革急不來。為了利好改革,以政策引導打造牛市,宣傳機器也賣力鼓吹,急勁的牛市很快把股指推到可怕的高度,終於體虛進補過急需下瀉,瀉得急又被迫出手救市,欲速不達造成困局手尾更長。

中國處事智慧,有「事緩則圓」的說法,提示人們不能以急求功。從出口轉型、打壓房地產到打救股市,無不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之嘆。當中顯見決策之失,決策者似乎不明白中國龐大體量,不是靈巧的跑車,而是艘大船,不可能轉急彎,要預設調整時空,用得着「事緩則圓」的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