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報訊】 「你別再說要坐低,坐坐坐會坐足一世」。港人經常「坐定定響度、工作密密做」。衞生署去年調查顯示,多達五成六受訪市民每日平均坐六小時或以上;兩成人更坐足十小時或以上。醫生提醒坐得愈多,總死亡風險愈高,若每日坐十小時以上,總死亡風險增加三成四,建議市民「站起來」,如站立看電視及盡量行樓梯代替升降機,將運動融入生活。

    蹬起腿跟、雙手盡量上伸,鍛煉小腿及肩膊肌肉。

    前跨步動作須做蹲下姿勢,有助強化大腿肌肉。

    陳栢羲(左)、李樹堅(中)及馮宇琪提醒市民多運動,保護心臟健康。

    避免久坐小貼士

    衞生署定期進行「行為風險因素調查」,去年四至六月訪問四千多人,年齡十八至六十四歲。結果顯示六成三受訪市民的體能活動量不足,即每周的中等強度活動少於兩個半小時。三分之一受訪者無暇做運動,每月在餘暇時間運動的次數少於一次。

    專家倡每天運動30分鐘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陳栢羲指每日坐着工作的時間增加兩小時,肥胖及糖尿病的風險便分別上升百分之五及七。若每日坐多於十小時,總死亡風險更增加三成四。相反,運動量若足夠,可降血壓及降血脂,減少患心血管病風險。有研究指連續做帶氧運動十二星期,每星期做三至四次,每次四十分鐘,血壓上壓可降低二至五mmHg;下壓減一至四mmHg。正常血壓上/下壓是一百二十/八十mmHg。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指市民可逐漸「儲運動量」,如每次最少做十分鐘運動,每日做三次,做足五日,便有足夠運動量。市民可行樓梯取代搭升降機、提早一個港鐵站下車再步行往目的地、在家抹地或抹窗、站着看電視、工作期間習慣每小時站起來及做伸展,也可增加活動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