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今年一月,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漸見成形。

    【本報訊】 今次「飄移」事件令公眾憂慮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的結構安全,路政署指移位最嚴重的部分只涉及兩個建造海堤的鋼圓筒,頂部向外橫移約六米至七米,但底部牢固插在海床,即出現輕微向外傾側,聲稱不影響填海土地及海堤結構安全。路政署指承建商已自資補救,加固鋼圓筒。

    路政署署長劉家強稱,人工島首次用不浚挖方式,將多個直徑達三十一米鋼圓筒插入海床,再以填料回填筒內,再於外面堆填海堤石,構成永久海堤。但因現有的鬆軟及可壓縮淤泥無被挖走,故施工期間填海地會移動,而今次移位最嚴重的是東面海堤兩個相連鋼圓筒。至於會否有其他鋼圓筒移位及已移位的鋼圓筒未來會否進一步外傾,他指要視乎土質、水深等而定,未能提出令人安心的證據。

    劉又指,鋼圓筒移位主因承建商施工時不符要求,卻以合約保密為由,未肯多作解釋,只透露合約要求承建商要將填料平均鋪設。他又澄清,《明報》昨刊登照片指人工島南面疑為移位位置是出錯,強調所指地點屬臨時道路,非移位位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