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濫用抗生素問題日益嚴重,中科院早前發布「中國河流抗生素地圖」,指出中國河流抗生素平均濃度遠超歐美,鄰近香港的珠江流域排放密度更是全國最高。不少傳媒調查發現,下游地區諸如江蘇、浙江、廣東等食水、農產品或水產均含有抗生素,上海復旦大學尿檢研究更發現,近六成兒童體內含抗生素,反映解決抗生素被濫用的問題刻不容緩。

內地百姓在食水安全上欠缺保障,圖為山區貧困兒童在河澗取水飲用。(互聯網圖片)

港人對東江食水安全一直有所疑慮。(資料圖片)

研究顯示中國河流抗生素平均濃度遠超歐美。(互聯網圖片)

中科院發布地圖顯示下游地區抗生素排放密度較高。(互聯網圖片)

內地民眾對抗生素欠正確認識,常視之為普通成藥。(互聯網圖片)

研究指出,中國二○一三年抗生素使用量逾十六噸,佔該年全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逾五成八為獸用抗生素,更反映養殖業不受限制地使用抗生素,促進禽畜生長以增加產量,加上缺乏監管下亂排污水,已成為河流污染的主因。研究估計該年超過五噸抗生素最終經由人類、禽畜的排泄物或醫療廢水等方式流入水土環境中。

嚴重可致聾及殘疾

雖然部分抗生素流入河流後會降解,惟中國河流抗生素平均濃度仍達每升三百零三納克,相比歐美國家中,美國僅約一百二十納克,德國更只有二十納克,中國河流抗生素密度屬極高水平。

受河流遭抗生素污染影響,內地傳媒近年屢屢揭發下游地區的食水、農產品或水產品含有抗生素。其中浙江省當局早前就在市場中隨機抽驗的水產中,發現部分含有禁用的抗生素藥物;另江蘇南京、安徽多地的自來水更相繼被驗出含有抗生素。雖然當局力證含量極低,未會即時危害人體,但情況仍令人擔心。

上海復旦大學早前對江蘇、浙江、上海等地逾千名八至十一歲兒童進行尿液檢驗,結果顯示近六成兒童的尿液中含有抗生素,部分樣本甚至含六種抗生素,當中更含獸用抗生素,反映當地兒童普遍長期暴露於低劑量抗生素下。醫學專家指出,長期接觸抗生素不但容易使細菌或病毒出現抗藥性,從而催生「超級細菌」,更可引發多種病變,其中青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慶大霉素亦可致耳聾,部分副作用更可致終身殘疾。

另有不少外國研究更表明,使用抗生素對幼兒會產生顯著影響,例如在早期發育階段接觸抗生素,會擾亂腸道菌類,對代謝產生永久性影響,使兒童更容易肥胖,其中短期高劑量泰樂菌素對體重影響最大,作用亦最長。另醫生常用的阿莫西林亦會影響兒童的骨骼生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