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昀諺報道] 行人天橋的樓梯又長又斜、色澤灰沉,令人覺得行樓梯是一件苦事,但當樓梯變身成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畫,拾級而上時可一邊細味畫作,行樓梯也許會變成賞心樂事?銅鑼灣怡和街的天橋將於本月二十六日率先美化成「水墨階梯」,裱貼上藝術大師熊海的水墨畫《華岳峻秀》,而灣仔軒尼詩道、觀塘功樂道、黃大仙龍翔道等行人天橋亦將陸續「變身」,為繁忙鬧市增添藝術氣息。

林旭輝與四位女畫家合作為怡和街「天梯」變身。

熊海的水墨畫《華岳峻秀》將在銅鑼灣怡和街天橋「公演」。
(受訪者提供模擬圖)

「水墨階梯」計劃由政府、商界及藝術界攜手合作推行。其中藝育菁英基金會今年將於全港十八區推行「美善之都」社群藝術計劃,繼早前在香港引入3D立體樓梯畫、3D立體地畫、壁畫等,最新搞作是將全港多條公眾行人天橋樓梯變身成「水墨階梯」。

主辦單位今次邀請了四位大專女生、3D立體樓梯畫家,即楊梓晴、王麗童、鄭潔瑜及甘家瑋協助完成銅鑼灣怡和街的其中一條天橋的水墨畫。楊梓晴表示,製作水墨畫較3D樓梯畫容易。

製作「水墨階梯」是將每幅水墨畫放大印於宣紙上,再經剪裁及獨特的裱貼方式,貼在樓梯的垂直面上,整條樓梯頓呈現成一幅水墨畫,再由3D立體樓梯畫家在畫作旁畫上暗花,即成「水墨階梯」。

每條造價十五萬元

每條「水墨階梯」完成後的首兩年須每半年以專用物料清洗,並維修鬆脫或遭(界刂)爛的地方,一般可維持八至十年。每條「水墨階梯」預算造價十五萬元,由選樓梯、向有關部門申請、選擇及特別處理畫作,需時共約四個月。「水墨階梯」藝術總監林旭輝表示,挑選「水墨階梯」的合適樓梯及畫作相當費心思,樓梯位處地點須人流旺,但卻又要「少人行」。全港首條「水墨階梯」位於饒宗頤文化館內,樓梯上的水墨畫為饒宗頤教授的「荷花圖」。林旭輝稱,「將水墨階梯帶到公眾行人天橋則可讓公眾更易接觸得到,由地區層面培養市民的文化藝術氣息,令香港成為水墨畫之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