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保郊野公園清潔,每名清潔工人每日用擔挑搬四袋共二十八公斤垃圾,步行五小時下山。漁農自然護理署推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反其道而行,在全港多個行山徑減少垃圾桶數量,鼓勵郊遊人士自行清理垃圾,減低清潔工人的負擔。

漁護署於原來放置垃圾桶的地點,放置「自己帶走垃圾」標語。

陳靜嫻建議郊遊人士將吃剩食物放回餐盒帶走。

漁護署自二○一○年開始減少全港郊野公園的垃圾桶及垃圾槽數量,由一○年約二千八百個,減至一四年約二千三百個,目的是培養公眾自行帶走垃圾的習慣。該署今年九月在五個試點,包括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大欖涌郊遊徑、馬鞍山郊遊徑、鳳凰徑第三段及龍脊,除主要出入口外,完全移除遠足徑內共四十個垃圾桶及垃圾槽。保留的垃圾桶及分類回收箱主要設於燒烤、野餐和露營場地。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是好好的概念,帶食物郊遊可以用午餐盒,將廚餘放盒內帶走。」郊野公園護理主任陳靜嫻表示,中秋臨近,不少市民多備生果食物到郊外賞月,卻誤以為果皮能在自然環境分解,隨手丟棄。她說,曾將火龍果皮埋於泥土,數周後再翻開,完全沒有分解迹象。

陳靜嫻說,現時除了清潔工人外,亦有「行山義工隊」監察及清潔郊野公園的垃圾,保護野生動物及環境。清潔工人減少搬垃圾的負擔,會改做維修、打理公園的工作,令團隊更加有效率。

加強地質公園交通

另外,對於香港地質公園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續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表示,未來會加強地質公園的交通,惟需考慮遊客承載力,達致各方平衡。有東平洲居民反對該島繼續成為地質公園,黃回應會繼續與居民溝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