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梁振英政府聲稱為了扶助香港創新科技行業的發展,要重組現有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另立一個新的「創新及科技局」。十二個政策局運作兩年多以來,施政頻頻失誤,近來的高鐵工程延誤事件、三堆一爐爭議、東北發展計劃等,更顯示決策局官員的顢頇無能,再設立一個「創新及科技局」,後果不問可知。

    香港經濟一直由金融和地產主導,欠缺工農業等實質生產活動,經濟發展全憑資產泡沫和財富效應支撐,加上社會貧富極度懸殊,入息增長遠遠落後物價,致使成績優異的學子,不是跟紅頂白修讀商科,就是到歐美地區的創新科技工業發展,哪敢冒險在香港從事創新科技行業?

    微軟的創辦人蓋茨,以及面書的創辦人朱克伯格,都在完成學業前發展自己的事業。但在香港,二○一一年的青年入息中位數和二○○一年同樣是八千元,香港的學子若要倣效兩人,首先需要一筆龐大的創業資金應付高昂的租金開支,之後要面對思想保守的親朋戚友的壓力,失敗以後更有機會三餐不繼,自然對創新科技裹足不前。

    二○一一至二○一二年度,教資會資助的研究院研究生課程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七是本地生,有六成五來自中國,百分之七來自外地。當中,不少中國研究生為了更佳的就業機會和外國國籍,只視香港為跳板。社會環境根本不容許香港學生抱持冒險精神,而且相關的人才和技術持續外流,特區政府拒不改變政治制度和經濟結構,卻在奢談創新,無異緣木求魚!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