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市民集會抗議佔領人士影響民生,其中一位已屆中年的市民說,過去學生沒有為香港貢獻過,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倚仗他們這一輩、其父輩及祖父輩等前人所奮鬥的成果,所以學生不代表他們。

市民當然有權決定誰代表他,但值得留意的是「冇貢獻就冇『say』」的說法。當然,我們很感謝上一代為香港所「貢獻」的一切。我也很明白,人由一無所有,到努力奮鬥而獲得的成果,當然不希望被任何不確定的因素摧毀。但是,若沒有天時、地利及人和配合,所獲得的「成果」是否會如預期相同?如果「成果」本來就不一定完全因為個人努力而獲得,把其為成果的付出視為貢獻及權力,足以支配他人,指摘「沒有貢獻」的人沒話語權、沒資格說三道四,只不過是傲慢。

事實上,「冇貢獻就冇『say』」這個想法充斥我們的社會。我們會認為,綜援人士、新移民、基層、長者等,總之沒有貢獻的就是社會的負累。把人倫關係以「貢獻」來衡量,根本沒有給予生命應有的尊重。只因貢獻而決定有沒有「say」,其實你想要的是奴隸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