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團體因為薪酬水平調查又起風波,事緣高級公務員薪酬被發現「跑輸」私營機構約百分之七至八,中低級公務員的薪酬則無此現象,按理,高級公務員應獲調整,但多個公務員工會日前開會後,中低級公僕團體卻對機制中採用差距達百分之五才獲調薪的規定不滿,薪酬爭拗一起,三千多名高級公務員原有的調薪分分鐘泡湯,有公僕估計,政府或以「拖住先」策略擱置高級公僕調薪。
這次風波源自薪常會委託顧問進行的報告,當中發現公務員總薪級表第一點(月薪九千九百多元)至第三十三點(月薪五萬六千多元)的中低級公務員,薪酬水平與私營機構相距均少於百分之五,按慣例毋須調整;但總薪級表第三十四點(月薪五萬七千多元)至第四十九點(月薪十萬三千多元)的高級公務員薪酬則落後於私人市場,逾三千名屬於此列的高級公務員如按慣例,應獲調整加薪二至三個百分點。
如今,爭議聲起,原本應提交行會的調薪決定勢必暫緩,有高級公僕擔心,當局或又一次因政治原因「拉倒」高級公僕薪酬追貼私人市場。去年薪酬趨勢調查已令紀律部隊公僕團體不滿,並有組織退出協商機制,如今,公僕團體與官方的溝通已見裂痕,今次連薪酬水平調查都起紛爭,預示整個公僕薪酬機制或陷入板塊式崩潰危機。
有高級公僕直言,政府如一個大保母,會鬧的孩子有糖吃,但高級公僕人少,大部分高級公僕都身為管理層,有的更距離退休或計劃退休不遠,抗爭態度與基層不同,結果經常被忽略,若今次又被「拖住先」,士氣受挫之餘,還會衝擊政府的薪酬機制。
公務員薪酬多年來均以向市場看齊的大原則運作,如每年的薪酬趨勢調查決定當年的調整幅度,每六年又會進行一次大規模薪酬水平調查,但財政原因、政治原因不止一次影響機制,今次,會否再加一項公僕團體意見不合的因素呢?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