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今年二月以立法形式,訂定九月三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港府昨亦首次舉辦紀念儀式,紀念抗戰勝利六十九周年。有人認為此舉有助民眾認識歷史,亦有人質疑內地多年後才舉辦官方紀念活動,政治意味濃厚,更有可能進一步損害中日關係。究竟這個遲來的官方紀念日,有何實際意義?

顧問老師:Johnny Chow

Q:日本戰敗已六十九年,為何內地今年才訂出官方紀念日?

A:過去內地仍在發展初期,國力較弱,於工商業等多方面仍須倚賴日本,故當時較少於官方層面談及有關過去中日戰爭的問題,惟近年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國際地位大大提升,毋須再忌憚日本。另外,日本首相及多名高官,近年多次高調參拜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似仍未對戰爭行為感悔意,故內地訂定抗日戰爭的官方紀念日及公祭日,亦頗有反擊意味。

Q:紀念戰爭勝利日及南京大屠殺等歷史事件,有何意義?

A:首先,人民及政府可借古鑑今,從歷史中反省,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紀念這些事件亦可令人民更團結,增強民族觀念。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至今仍未就侵華行為負責,紀念戰爭勝利等活動,可向日本政府施壓,希望對方盡快完全承擔責任。

延伸思考

1.訂定官方紀念日,對中日關係有何影響?

A:從官方關係而言,日本政府向來傾向不承擔戰爭責任,內地政府高調訂定紀念日,或會刺激到日本政府的神經,影響兩地政府關係,令中日矛盾增加。但從民間關係而言,極右份子只佔日本人少數,大部分日本人均對戰爭歷史有所反省,故對中日民間關係影響有限。

2.除訂定紀念日及舉行公祭外,尚有甚麼方式紀念歷史事件?

A:可建立紀念館,把與事件有關的文物、相片放在館內,讓後人了解這段歷史;學校或其他團體亦可於相關紀念日舉行下半旗、獻花等儀式,讓更多民眾參與紀念活動。惟並不適宜把紀念日定為假期,因這樣只會令紀念日失去原有意義,淪為市民玩樂的日子。

3.中港兩地都曾經歷抗日戰爭,為何兩地市民對待這段歷史的心態會有所不同?

A:香港雖然曾經歷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惟當時並無發生大規模屠殺事件,而內地則曾經歷南京大屠殺等慘烈事件,故內地民眾對日軍的痛恨程度,遠較港人為高。另一方面,香港過往為英國殖民地,民族意識亦因此較為薄弱,對這段歷史的反應亦較冷淡。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