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淋冰籌款變虐兒?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風靡全港,互聯網流傳的淋冰片段多不勝數,惟近日多條疑在本港拍攝的片段均被網民圍攻,全因片中人竟找自己年幼的子女「找數」。該些片段中,有小孩被「行刑式處決」,有父親者揚言是「父債子還」,最年幼的「受害者」更是手抱嬰兒,被淋冰水後立即嚎啕大哭。「冰水淋B」不但可能損害兒童身心,警方亦跟進調查。法律界人士指該行為可構成虐兒,隨時令淋冰籌款好事變壞事!

年輕母親在短片中聲稱「擺個仔上枱」。

母親把冰水淋向由家人捉着的初生嬰兒頭上。

有小朋友疑被迫淋冰水,感到痛苦而嚎哭。(互聯網圖片)

有網民指已電郵警方,舉報有父母用冰水淋兒的行為。
近日網上有多段短片流出,內容是小童被淋冰水,「行兇者」多操廣東話,應為港人父母。其中最年幼的僅為嬰兒,片中穿黑衣的女士稱「擺咗自己個仔上枱先」,指會用「人奶冰」,「好滋補」並向在浴盆內全身赤裸的嬰兒「照頭淋」,嬰兒在過程中手腳亂舞,最後更放聲大哭。
另一短片的一名男子表示被人挑戰,「俗語都話,父債子還!」他向鏡頭展示大量冰塊,強調「完全冇造假成分」,惟亦坦言擔心冰塊太大會「揼死佢」,小孩被淋冰水後即時大叫。
網民舉報未必入罪
對於以子女「找數」,不少網民均斥責片中人不懂為人父母,有網民稱已去信警方,要求跟進。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片中的小孩若懂得拒絕,而父母堅持「照淋」,已構成虐兒。陸又指,若小孩未懂事,但被淋冰水後有十分痛苦及難受的表現,即使最後沒有因此生病,亦同屬虐兒。惟陸補充,雖然小孩在片中的表現屬有力證據,但仍需第三者作證,而舉證甚具難度,單靠網民舉報未必足以入罪。
愈年幼襲擊感愈大
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指出,片段中的兒童被淋冰水後的反應,屬於掙扎表現。她表示,年幼兒童未必能了解甚麼是冰桶挑戰,淋冰水會被理解成一些突如其來的襲擊,「年紀愈細,襲擊感愈大」。另外,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則稱,任何人作出對兒童身心造成傷害的行為,均有機會構成虐兒。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虐待兒童種類包括身體虐待、性侵犯、疏忽照顧及情況虐待。警方發言人指,警方接獲市民相關舉報,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正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