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訪問澳洲,澳洲總理阿博特致歡迎辭說,二戰時澳日是敵國,但一直佩服日軍的勇敢,四二年日本潛艇部隊攻擊悉尼失敗,澳洲用全套軍禮對陣亡日軍風光大葬。又說:「我們佩服他們的戰鬥能力和榮譽感。我們雖然不認同他們的所作所為,也許當年我們已感到,如果他們回心轉意,最兇猛的敵人也可以變成最好的朋友。」國際關係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澳洲要從日本獲取經濟、軍事利益,捧捧以前的敵人,自屬應有的外交辭令。
不過,澳洲禮葬來犯的日軍遺體,並非預見今天日本會變成他們最好的朋友,而是以此激勵己方的士氣,此外,可能還有尊敬可畏的敵人之含意。例如二戰時期,英國蒙哥馬利將軍曾多次表示對納粹死對頭隆美爾及倫斯德特將軍的欽佩,他甚至說:「如果我能置身在倫斯德特的頭腦中一兩分鐘,我將引為終身幸事。」這應是對敵人最高的讚賞。至於激勵己方士氣,則日軍也經常對忠勇的敵人致敬。如國軍名將張自忠曾在喜峰口、臨沂、鄂北等地重創日軍,後來在南瓜店血戰殉國,日軍隆重其事裝殮好遺體,然後列隊致敬。中共亦有抗日五壯士在狼牙山不屈跳崖,日軍列隊向崖下敬禮的故事。這和澳洲人禮葬來犯日軍遺屍,精神是相通的。
現代中國沒有這種向敵人致敬的精神,也不會學習敵人優點。
蘇賡哲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