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組報道】暴力行為代代相傳,本港虐兒個案逐年上升,「唔打唔聽話」似乎已是父母的教導良方,惟這些行為卻會令孩子走上暴力之路。有家長坦言差不多每日也打罵孩子,孩子亦有樣學樣,出現咬人打人的行為;亦有小朋友把被打怨氣發洩在外傭身上。有註冊社工表示,孩子會模仿雙親的暴力行為;而精神科專科醫生亦警告,「暴童」長大後亦難以管教子女,長遠形成社會問題。

小朋友的行為,很多時模仿自成人。

阿玲多次體罰兒子終令兒子成為「小霸王」。

媽媽點睇
洪太(商人):「打佢(子女)無用,解決唔到問題。小朋友其實識好多嘢,有問題我會同佢哋溝通。」

關女士(家庭主婦):「小朋友其實愈打愈曳,所以佢曳我都會控制自己,多數都係鬧或者罰佢唔准玩。」

「我係佢阿媽,點解唔可以打佢?」單親媽媽阿玲在兒子兩歲半前,經常因兒子頑皮用藤條施以體罰,令兒子腿上留下一條條「藤條印」。不過,阿玲漸漸發現自己的打罵行為,開始影響兒子的脾性,其子開始對其他小朋友動粗,每次到公園玩耍,其他家長及小朋友見到二人總會作鳥獸散,兒子更被冠以「小霸王」稱號,「佢喺幼兒園都會咬其他同學,老師同家長都成日打(電話)畀我投訴。」

將暴力發洩家傭身上

受家暴影響的還有聰仔(化名),聰仔頑皮時亦會被父母打罵,他漸漸默認了打罵行為是正常的發洩途徑,在發怒或「忟憎」時亦會「郁手郁腳」,聰仔曾因為家傭督促他溫習、做功課而大動干戈,最終家傭因不能忍受他頑劣及拳打腳踢而辭職。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強調,小朋友的暴力大多與家庭暴力有關,即使家長動手可以即時制止小朋友的頑劣行為,但是體罰會令小朋友「條氣唔順」,他們亦會因此誤以為武力可以解決問題,終在抑壓不住的時候爆發,「到時一係就傷害人,一係就傷害自己。」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指家暴家庭的氣氛較差,扭曲兒童的家庭觀念,至他們長大後組織家庭,除了難以維持一個溫暖的家庭,他們亦不懂如何有效管教子女,只會沿用父母輩的暴力教育。丁又表示這類兒童長大後會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破壞社會秩序。

根據社會福利署數字顯示,近三年虐待兒童個案數字逐年遞增,由二○一一年的八百七十七宗升至二○一三年的九百六十三宗。而去年防止虐待兒童會收到的一千多個求助電話當中,虐兒個案佔了當中的三分之一,其中涉及有近一半身體虐待,有一百六十六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