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問題積重難返,成為民怨主要源頭。儘管現屆政府將解決房屋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可惜收效甚微,反而經常被質疑「盲搶地」。尤其是對於舊區重建,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只能零敲碎打,不但解決不了房屋問題,而且浪費了土地資源。

土瓜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該區舊樓林立,安全隱患嚴重,居住環境亟待改善。可惜,由市建局主導的重建項目,幾乎全部是「插針式」的「牙籤樓」,對於增加房屋供應來說,連杯水車薪也談不上,而對於改善地區環境而言,更是弄巧成拙。其實,土瓜灣毗鄰尖沙咀和啟德新區之間,鄰近郵輪碼頭及九龍城碼頭,沙中線落成後也會貫穿其間,地理位置優越,只要全面規劃,完善配套設施,絕對有潛質發展成藍田麗港城和沙田第一城般的超級城。

當局重建舊區小打小鬧,難怪劣評如潮。「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七受訪者直指插針式重建無助未來規劃;三成六認為當局浪費發展大型社區的潛力;兩成一則認為與綜合發展計劃背道而馳。

築室道謀,三年無成,可說是當局重建舊區的寫照。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港英當局就建議採取區域為本的重建策略,將土瓜灣連同紅磡、馬頭圍及九龍城作綜合發展,回歸後港府亦多次重提舊事,惟說者自說,綜合發展計劃淪為空談。對此,四成九人批評重建進度緩慢,欠缺效率;兩成四人指當局紙上談兵,得把口;兩成二則認為當局志大才疏,蹉跎歲月。

事實上,類似土瓜灣的舊樓比比皆是,目前全港五十年樓齡以上舊樓不下六千棟,當中不少缺乏維修和保養,導致問題叢生,危機處處。伴隨歲月增長,這類危舊樓宇愈來愈多,對居民構成的潛在威脅也愈來愈大。當局經常問「地從何來」,其實地就在舊區,當局一味作零星重建,根本是浪費土地資源,正如億萬富翁守着寶藏哭窮一樣,可謂咄咄怪事。

更令人非議的是,由於市建局重建項目大多是規模細小的「牙籤樓」,成本高效益低,導致嚴重虧蝕,當局擔心市建局無以為繼,有意提高實施僅三年的舊區重建需求主導計劃的門檻,被指「開倒車」,勢必進一步拖慢舊區重建步伐。正如有學者批評,由於市建局自負盈虧,有利可圖才會積極進行收購,惟不少舊樓年久失修,重建不可再拖,建議港府向市建局增撥資源,以及推動大型綜合社區發展,以增加重建吸引力。

見微知著,市區重建蝸行牛步,正是港府蹉跎歲月、基建拖拖拉拉的一個縮影。其實,要加快市區重建步伐,辦法不是沒有,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決心與魄力而已。正如我們之前指出,現時的重建項目規模不大,難以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與其靠市建局單打獨鬥,不如由政府統籌,與發展商合作,這樣才有可能形成規模效益,也才有可能令舊區脫胎換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