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剛剛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十年來首次失落三甲位置;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卻又顯示,香港金融體系穩健,金融發展指數全球第一。報告一出,港官樂了,例牌表示歡迎。問題是,香港金融是否真的那麼穩健?這項「安慰獎」又是否真的值得安慰呢?

眾所周知,近年香港發展緩慢,不少產業在走下坡,而金融業之所以一枝獨秀,無非是坐上中國急速發展的順風車。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中國發展放緩,各種隱憂陸續浮現,這支歌仔似乎唱不下去了。再看當年金融海嘯打殘香港,雷曼迷債掀起滿城風雨,不但暴露金融獨大的弊端,也揭示港府金融監管的漏洞。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時至今日,香港金融市場仍不完善,既無商品期貨,債市也不成氣候,來來去去都是在賺內企上市及人民幣業務的快錢。隨着上海金融市場日臻成熟,深圳、天津等市迎頭趕上,香港金融業的老本還吃得了多久,令人懷疑。

不久前,有外國傳媒預告天津GDP將於明年超過香港,當時顧問公司是這樣說的:「天津擁有港口、石油,幾乎甚麼都有,而香港基本上是一個交易中心,只有金融和服務。」短短數句,道盡香港發展的軟肋。可堪玩味,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