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晚上,台灣學生發表「轉守為攻,出關播種」聲明預告撤出立法院,當中四大訴求的次序,與學生起初佔領立法院早期宣布的有出入,例如要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排名由第一跌落第三,此舉有為自己鋪下台階的味道。

學生佔領立法院是針對代議民主的失效,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訴求是直接民主的體現。佔領後期學生發現朝野冷淡回應這訴求,他們在四月五日召開「人民議會」,約一千五百人參與,自行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這種形式類似古希臘城邦,公民在廣場議政辯論後投票表決,但那時小國寡民,而且選民基礎狹窄,才可以如此實踐直接民主。現代社會選民眾多,絕無可能集中一處地方議政再公投,故此公決程序通常先於全國各地舉辦公聽會及辯論會,令公眾理解議題的利弊,才再進行公投,故此區區才主張以「退回服貿,全民公決」來解決困局。

「太陽花學運」代表台灣社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疑慮,佔領立法院是公民抗命行動,但是學生並非民意代表,並無自行審議條例的法理基礎,親藍營的《聯合報》諷刺「林飛帆取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連一些政見開明、同情學生的學者也無法認同,變成「歹戲拖棚」(台語:即是爛戲沒有人看,還繼續做下去)。

這是「太陽花學運」的一大瑕疵,然而學運揭櫫直接民主精神,提升台灣民主質素,還是需要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