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個產業單一的功利社會,家長養育子女,多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成為專業人士,有穩定的高收入,若他們培養出體育運動的興趣,頂多只會當作是入讀名校的敲門磚,至於本身有志成為全職運動員的年輕人,則甚少會得到家長鼓勵。
即使如此,也有一些香港運動員克服重重困難,出外參加重要賽事,間中也能贏得錦標。香港短道速滑代表呂品韜,九三年在香港出生,後與家人移民加拿大,曾獲邀加入卑詩省省隊,但他決定代表香港,以參加本屆冬季奧運會為奮鬥目標,家人前後出錢約三百萬元支持,政府同期的資助卻只有三十萬,結果呂得償所願,為香港運動史上首回,能達到此里程碑,已是為港爭光,相信港人都只會要求他盡力而為。
誰知香港近來難得一見的好事也要變成壞事,香港代表團名單有七人,高層已佔四人,卻竟然無隊醫,呂品韜不幸觸傷舊患,表現失準,於首輪出局。網民獲悉真相,罵聲不絕,但當代表團回港面對媒體質詢時,兩位體育官僚居然惡形惡相的反唇相譏,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彭沖對被指沒有關心呂品韜,反問「難道要天天向運動員請安才算關心?」代表團團長王敏超則暗指呂是想推卸責任。最後呂表示不想再提,似是受到政治壓力。
上樑不正下樑歪,特區政府經常倒行逆施,與民意對着幹,受此風氣影響,體育官僚也有樣學樣,擺出一副傲慢嘴臉,可憐香港運動員,一如土生年輕港人,全力付出,卻得不到應有回報!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