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撤難,撤亦難,奶粉禁令好鬼煩!
限奶令實施轉眼半年,嬰兒奶粉供應回復穩定。如是者,支持與反對撤招的聲音此起彼落、爭持不下,令港府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假如堅持不撤,難免損害自由經濟基礎;撤嘛,又怕被指向內地「跪低」,再掀社會排內情緒。
而今中港摩擦暫時過了風口浪尖,不妨抽離情感看現實:驀然回首,年前的搶奶潮被「有心人」政治化,無限炒作擴大,實際影響遠遠不如大家想像般嚴重,所謂奶粉貨源短絀僅限於個別地區、某些品牌,只要政府介入協調,促使供應商加貨,當可同時滿足本地B與內地客的需要──既然香港人對內地毒奶問題愛莫能助,倒不如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生意,向同胞賣個安心,港人又有錢賺,有甚麼不好呢?
可惜對於一個弱勢政府來說,看似容易的事情也會變得千難萬難。官員無力協調供應,惟有避難取易、退而求次,一刀切限制奶粉出境,看似方便行事,實則一項自尋煩惱的笨策。見到食衞局局長高永文那副左右為難的苦惱相,聽到他煞有介事提出大堆「撤招前提」,小生只能慨嘆一句:吾不欲觀之矣!
素聞富不與官爭,卻不料在香港,堂堂政府竟然無法擺平奶粉供應商,令人嘖嘖稱奇。
林芸生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