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與台灣昨日舉行聯席會議,商討加快兩地經貿及文化合作交流。其實,毋須官方推動,港台兩地民間早已有多方面的合作,包括高科技合作,最新一項合作的有關技術更應用於最快明年推出、受到全球關注的Google Glass(谷歌眼鏡),簡而言之,台灣公司憑香港的科研成果揚威國際。

事情是這樣的,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十多年前研發出微型電子顯示器,但有關技術未獲本港企業垂青,研究團隊花了兩年時間找尋合作夥伴卻無人識貨,最終把技術轉讓給台灣公司,該公司為Google生產Google Glass。香港再次走寶,錯失黃金商機,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各有前因莫羨人,若說這是台灣的生產商獨具慧眼,看到有關高新科技的潛在商機,不如說是港府鼠目寸光,輕視其他產業。正如研發有關技術的科大教授郭海成慨嘆,如果香港有人願意投資,Google Glass已是香港製造品牌。

香港的科研成果無法在本地茁壯成長,皆因欠缺相關土壤及環境。事實證明,香港並非沒有科技人才,只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許多人才被迫遠走異國才有用武之地。今次科大研究成果為台灣所用,不過是港府一直沒有扶助科研成果產品化的又一例證。

事實上,香港科研成果獲外國公司收購,從而在國際打響名堂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年由理工大學研發的電動環保車My Car,食正全球環保潮流,風行歐美,不就是因為港府有眼無珠嗎?還有科大研發的自動導航模型直升機,以及電腦水墨軟件,都是在外地應用才獲肯定科研價值。可以說,港府冷待本地科研成果,已不知錯失了多少可以推動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的商機。

說來實在諷刺,香港的大學研究經費主要由公帑資助,各間院校的科研成果理應受到當局重視,大力扶持轉化為商品,才合乎公帑投放的成本效益,當局採取放任不理態度,導致肥水流入別人田,簡直愧對納稅人。正如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指出,港府發展科研有兩大缺點,一是不懂得把研究成果商品化,二是欠缺耐性。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朱經武的肺腑之言,港府根本沒有聽進去,以致至今依然原地踏步。事實上,沒有當局政策支持,大學與商界就無法建立科研成果商品化的產業鏈,所謂發展創意產業,也只能淪為空談。

環顧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之路,無論是新加坡,還是台灣和南韓,近年均進入高新科技的收割期,只有港府目光短淺,獨沽一味金融業,發展科技產業有姿勢無實際,至今一事無成。牆內開花牆外香,本港科研成果只能被外地公司收購,既是科研人員的無奈,亦是港府的恥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