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米爆出鎘含量超標,不少內地居民到港澳買米。

內地問題食品令人聞風色變。廣州及佛山市近日先後發現大米及米製食品的致癌物質鎘超標,當中包括港人經常食用的東莞米粉,惟食物安全中心只表示會向內地了解事件,未見採取實際行動,日常亦沒有具系統的檢測食品制度。「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就顯示,大部分市民認為食安中心「後知後覺,事後才向內地了解事件」的做法過於被動,港人健康備受威脅,同時亦擔心內地人會為食用安全,像來港「搶奶粉」一樣,掀起新一輪「搶米潮」。

內地大米爆出鎘含量超標,不少內地居民到港澳買米。

食安中心處理內地問題食品的效率一直備受質疑。

部分內地米製品驗出含鎘超標,引發食用安全的關注。

少買為上
陳先生(設計師):「依家知道呢啲污染或人為情況後,會減少購買及進食內地米製造食品以策安全。」

梁小姐(秘書):「內地米製品出事,希望港府可嚴密監督品質安全及限制問題食品進口。」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

內地毒米事件曝光過程

廣州市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本月十六日公布首季監督檢查結果,當中「米及米製品」(米製食品)項目合格率最低,在抽檢的十八批次中,逾四成即八個批次的鎘含量超標,其中兩個批次為米粉,均來自東莞,分別驗鎘含量每公斤零點二一及零點二二毫克,超出內地標準上限每公斤零點二毫克。

47%稱會改吃其他米

佛山市順德區市場安全監管局亦發現九個大米樣本的鎘含量超標,而鎘在人體內積聚到一定程度,可造成中毒現象,會出現全身骨質疏鬆、極易骨折,情況嚴重者,身上更可能出現一百多處骨折,並會出現腎衰竭及致癌風險。本港飲食業界人士更指,由於部分散裝米粉會經過重新包裝進入本港,令產地標籤制度形同虛設,換言之,「毒米粉」可能已流入本港各大食肆,但食安中心只表示了解事件及採取適當行動。

「東方民意調查」上星期四至六以街訪及電話形式,成功訪問二百一十名十八歲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四成五市民認為內地再發現問題米及米製食品的情況令人擔心;兩成七擔心問題米及米製品會流入本港;亦有一成六市民擔心會致癌。調查亦顯示,四成七市民表示會改食其他國家的米及米製食品;四成一市民表示會視乎情況,吃少一點 ;百分之六表示暫時不會食用米及米製品。

24%指應設「限米令」

內地今次發現問題米及米製食品,三成三市民認為食安中心後知後覺,事後才向內地了解事件;三成一認為食安中心無及時反應,未有立即全面化驗有關食品;兩成五指食安中心反應太慢,只在進口時抽驗。每遇上有內地問題食品出現,三成三市民認為食安中心疏於監管,致令問題食品流入本港;兩成九認為食安中心每每在有事時先識驚,發現問題才補救;兩成三則表示,食安中心平日愛理不理,沒有認真抽驗。

根據《儲備商品(進出口及儲備存貨管制)規例》,食米屬本港儲備商品,除有出口許可證,任何人士不得將超過十五公斤的米從本港出口。不過,仍有四成市民擔心內地人會搶高本港大米及米製食品價格;三成三市民認為內地會來港搶米及米製品;一成人憂慮本港會減少米同米製食品供應。另外,四成一市民認為應視乎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嚴重,應下令限制;兩成四市民認為政府應立即發出類似「限奶令」的命令,限制旅客購買米製食品及帶出境;另有百分之九市民認為應跟零售商商討限制方法。

綜合而言,大部分市民認為食安中心對內地今次出現問題米及米製食品事件後知後覺,往往在事發後才向內地了解;亦擔心內地人會像「搶奶粉」一樣,來港搶購大米及米製品,勢掀起新一輪搶購潮,搶高米及米製品價格,認為港府要密切監察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