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淪強迫金 小修小補無意義

立法會日前動議辯論「全面檢討強積金計劃」,議員圍繞降低收費、提高回報率,以至引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等多個範疇展開爭論。其實,這些話題都是老生常談,沒有甚麼新意,令人詫異的是,港府官員回應動議時,竟然一一否定積金局就改革強積金計劃提出的多項建議,所謂檢討,淪為不折不扣的愚弄民情把戲。

強積金計劃實施十二年,已變成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典型例證。表面上,近年受託人整體收費比率有所下調,事實是隨着基金資產規模增加,受託人水漲船高,實收金額估計已由每年約五十五億增至七十一億元,可見受託人不但未受收費比率下調影響,反而賺取更豐厚的利潤,基金經理吸盡打工仔血汗錢,說強積金是牽動民怨的其中一個源頭,絕不為過。

積金局為紓解打工仔的憤怒,去年底發表顧問報告,提出一系列改善強積金的建議,包括立法規定受託人收費上限,設立由政府、公共機構或非牟利組織營運的公共信託人,整合強積金帳戶以減少受託人行政開支,以至整頓目前達五百多個強積金基金,讓供款人較容易選擇組合等。這一籃子建議,除了立法規定收費上限可望收到立竿見影效果之外,其他均屬小修小補,作用有限。

最不堪的是,即使只是小修小補,亦不被當局接納。例如設立公共信託人的建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直指構思未有考量非牟利機構設置新運作系統,導致行政成本偏高的問題,質疑日後能否提供低於現有受託人的收費服務;至於由外匯基金管理強積金資產,陳家強則以投資組合未必完全適用於退休金投資安排作藉口,逃避由政府出任受託人的責任。

積金局連串優化建議尚在紙上談兵階段,港府官員已大唱反調,甚至連實施僅兩個多月的強積金半自由行措施,當局的態度也是先熱後冷,自相矛盾。陳家強承認,目前不能單靠半自由行措施減低收費及提高服務水平,必須建基於打工仔對基金選擇有一定認識,才能帶動競爭,降低收費。相對於積金局當日將半自由行吹噓為靈丹妙藥,可謂此一時、彼一時。

最荒謬的是,半自由行推行以來,強積金收費竟不降反升,難怪打工仔冷待這項雷聲大、雨點小的所謂優化措施。事實證明,強積金淪為強迫金,已失去公信力,必須徹底改革,才能挽回打工仔的信任。

無疑,立法規定受託人收費上限,是提高強積金回報率的最直接方法,官員亦認同此舉沒有違背自由市場原則。問題是港府辦事效率緩慢,尤其是規管收費上限必定引起業界強烈反彈,單是公眾諮詢、平衡持份者利益,不拖上三、四年也難有實質進展。

歸根究柢,與其浪費時間改革強積金,不如集中精力研究引入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再將強積金計劃融合其中,一勞永逸解決香港步入老年社會衍生的退休保障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