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續貂添煩添亂 政治花瓶棄不足惜

「貂不足,狗尾續」,封官太濫,往往帶來反效果。策略發展委員會及中央政策組本是港府最重要的兩個諮詢架構,詎料經過前朝曾蔭權政府不斷擴充,變成大而無當的空談組織,尤其策發會更是淪為吹水會,不僅對港府施政毫無幫助,反而添煩添亂。現屆政府吸取教訓,計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兩個架構重上正軌,發揮真正功能,究竟能不能成功,不妨拭目以待。

曾任首屆策發會成員的梁振英準備實行精兵制,將策發會及中策組的人數大幅減少至最多二、三十人,換走歷練不多的「富二代」成員;同時更改中策組「非全職顧問」這個不倫不類的職銜。學者認為,當局的改革方向正確,有助扭轉外界將策發會視為吹水會,將中策組視為政治酬庸的印象,可以令成員聚焦討論問題,適時公布研究成果,提高運作透明度。話雖如此,但成效如何,會不會換湯不換藥,目前言之尚早。

一九九八年成立的策發會,主要職責是就本港長遠發展路向及策略向特首提供意見,原本只有十多人,曾蔭權上任後以廣納意見為名,將之「發水」至最多逾一百五十人,不僅泥沙俱下,濫竽充數,而且人多口雜,雞同鴨講,根本提不出甚麼真知灼見。事實上,曾蔭權政府對策發會的意見從來不重視,加上成員出席率參差不齊,虛應故事,這個重要的中央諮詢組織變成可有可無,徒具虛名而已。說穿了,曾蔭權任人唯親,無非將策發會視為敷衍民意的政治花瓶。

至於港英年代成立的中策組,曾經擔當施政智囊的重要角色,為港府出謀獻策。可惜回歸後中策組變質變味,角色與回歸前已不可相提並論;特別是曾蔭權上台後,中策組淪為政治酬庸的工具,充斥大量「富二代」。這些所謂「非全職顧問」名不正言不順,部分人只是為了「個人增值」,藉以提升社會知名度,完全談不上出謀獻策,結果形成劣幣驅逐良幣,有識之士敬而遠之,即使受到邀請,也未必願意加入。

最諷刺的是,中策組協助施政無方,搞破壞反而有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年前發表「史上最廢預算案」,引起劣評如潮,中策組竟然幫倒忙,搞了一個曾俊華應否下台的民意調查,令港府尷尬不已,成為一時笑談。

官在得人,不在人多。當年唐太宗即位後推行連串改革措施,其中一項便是簡政省官、選賢任能,他認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真正的人才,幾個就夠了,平庸的官吏,再多也沒有用。如今港府部門及公營架構疊床架屋,諮詢組織汗牛充棟,需要改革的又何止中策組及策發會?不破不立,對於前朝遺留下來的不合理制度,應整頓則整頓,應撤銷則撤銷,千萬不要拖泥帶水,更不要因循守舊,否則,「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