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營商當賊辦 海關扼殺水貨車

現屆政府上任近半年,一直受困於誠信危機,管治持續弱勢,欲振乏力,施政亂象層出不窮,上行下效,部門各自為政,添煩添亂。近日海關以打擊水貨車行懷疑違反《汽車(首次登記稅)條例》為名,成立一隊逾百人的專責小組,不但派員到多間水貨車行搜集資料,更聯絡買家協助調查,猶如「好人當賊辦」,做法豈止擾民,更損害業界正常經營,正是施政章法已亂的寫照。

香港水貨車由來已久,可說是港人靈活營商的例子之一。近年業界已由進口主流二手車,轉為直接從外國分銷商購入新車運港,水貨車銷量大幅上升,由十年前只佔汽車市場百分之十五,大幅增長至現時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水貨車日漸受到消費者歡迎,也促進了汽車銷售業的良性競爭,行貨車為了維持市場佔有率,不惜下調車價,向車主提供更多售後服務,水貨車行則搜羅不同車種,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更自設維修部,最終得益的是消費者,也符合港府當年開放水貨車進口的原意。

事實上,水貨車能夠在市場穩步成長,可說是港府一手促成,當年為開放進口,彈性處理水貨車首次登記稅,變相拉近與行貨車以折扣價從外地分銷商入口的成本差距,水貨車行得以生存。雖然有關做法近年已經改變,價格差距逐漸收窄,業界亦已成功轉型,正面與行貨車競爭,只要水貨車行呈交完備資料,符合當局規定的進口程序,就是正常營商行為,無理由受到執法部門刁難。海關的調查手法,就像醫生診症,未有對病者做好望聞問切,找出病源之前,胡亂開刀,藥石亂投,真是豈有此理。

海關高調嚴查水貨車行的原因,據說是懷疑業內存在報細車價,以免稅車主會籍代替車價等手法瞞稅。海關執法維護庫房稅收無可厚非,問題是調查手法以偏概全,先是派員到多間水貨車行搜集資料,取走文件調查,再邀請負責人問話,株連一向以正當手法經營的水貨車行,宛如視整個水貨車行業界均為嫌疑分子,人人自危。至於向水貨車行訂購新車的買家,亦成為海關的調查對象,須詳細交代買車原因、售價、交易細節,以至個人資金來源,巨細無遺的程度,已形同侵犯個人私隱,令買家誤以為自己觸犯法紀。海關做法殊不足取,而且影響惡劣,阻嚇消費者光顧水貨車行,令業界在年尾旺季生意大受打擊,扼殺行業發展空間,更牽連相關的服務行業,隨時導致大批從業員失業。

尤有甚者,海關遲遲不交代執法根據,對本報查詢亦含糊其辭,採取拖字訣,箇中因由實在耐人尋味。水貨業是香港的正常營商活動,不獨水貨車,電子產品和不少民生日用品也已發展了水貨行銷渠道,一向相安無事,海關對其他水貨活動網開一面,單單針對水貨車業者,必惹起選擇性執法的質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港府施政混亂,執法毫無準則,才是問題的癥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