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無愧天地 褒貶自有春秋

哲人其萎,極盡哀榮。在安息禮拜的鐘聲歌聲之中,在數千名市民的依依送別之下,華叔走了,他無怨無悔地走了,無私無憾地走了。「完美句號」四個字是人們送給他的最後評價,他當之無愧!

襟懷坦蕩 光明正大

「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不管你是否贊同他的政治觀點,也不管你是否贊同他的某些做法,你都不能不承認,司徒華是一個襟懷坦蕩、光明正大的人。他的一生,是愛國愛港的一生,是爭取民主的一生,是追求理想的一生。

從當年創立香港最大的獨立工會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與港英政府鬥爭,爭取教師權益;到獲邀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支持香港回歸;再到積極參與政治運動,爭取民主,支持內地政治改革;以至排除壓力,支持政改方案,促使本港民主進程向前邁出一步。司徒華一路走來,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原則,從不動搖。正如他去世前對家人所說:「路是我自己選的,我一生光明正大,我無後悔。」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司徒華最喜歡的魯迅詩句,也是司徒華本身的真實寫照。他不畏強權,不怕冷嘲熱諷,為了追求理想,勇往直前;最難得的是,他不求名求利,不貪圖富貴,甘於粗茶淡飯,甘於忍受寂寞。正是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使他受到港人的普遍尊敬,連政治觀點不同的建制派亦不得不承認他愛國愛港。在安息儀式上,司徒華家人以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送給他:「為甚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華叔深深愛着這片土地,而這片土地也深深愛着華叔。

司徒華為香港為民主奉獻一生,市民也自發地悼念他紀念他。然而,一度答應出席安息禮拜的港府高官卻紛紛臨陣退縮,僅由曾蔭權等寥寥幾位官員出席團體公祭,他們前恭後倨,閃閃縮縮,到底在害怕甚麼呢?到底在避忌甚麼呢?莫非他們在司徒華這位民主鬥士面前心中有愧?

事實上,民主有很多種,有真民主,有假民主,有忽然民主,在真正的民主鬥士司徒華面前,許多人應該感到汗顏,感到無地自容。尤其是被人稱為漢奸的李柱銘以及誨淫誨盜的黎智英等人,他們掛羊頭賣狗肉,口口聲聲追求民主,實際上甘當西方反華勢力的洋走狗,他們根本不能和司徒華相提並論。去年政改一役,李柱銘、黎智英、陳方安生等「搞事四人幫」策劃於暗室,企圖以所謂「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阻撓政改,搞亂香港,司徒華拍案而起,直斥其非,最終與李柱銘等人分道揚鑣。有人說,這是急進和保守之爭,其實,這是真民主和假民主之爭,道不同不相為謀,李柱銘等人的陰謀詭計,更加襯托出司徒華的光明磊落。

堅持原則 無畏無懼

可以說,香港回歸以來風雨不斷,「一國兩制」的招牌之所以能夠掛到今日,有司徒華的一份功勞。他堅持原則,無畏無懼,始終如一地為香港人爭取利益。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從來不會好像李柱銘等人跑到外國「哭秦庭」,乞求洋人干預國家和香港事務,從華叔身上,人們不僅看到了真正的民主精神,也看到了真正的愛國精神。

然而,諷刺的是,司徒華真誠愛國愛港,為民主奉獻一生,但他生前卻被剝奪返回內地的權利,只能在死後將一半骨灰撒向大海,遙望祖國。司徒華的遭遇,再次印證愛國者大多沒有好下場,過去如是,今日亦如是。事實上,真正的愛國者雖然備受老百姓尊敬,但卻往往因為犯顏直諫而不能見容於執政者,這可以說是一件十分悲哀又十分無奈的事。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名義上香港早已回歸,但實際上除了換了一面旗幟以及將總督府改名禮賓府之外,其他一切都沒有變,高高在上的還是洋奴漢奸,頤指氣使的還是前朝餘孽,遭到無情打壓的還是愛國愛港人士,可以說,香港不是殖民地,勝似殖民地。哀莫大於心死,像司徒華這樣的愛國者不是年華老去,就是悲觀失望,今時今日,愛國者買少見少,賣國者日益猖狂,香港回歸與否又有甚麼分別呢?五十年不變又有甚麼意義呢?人們痛惜司徒華的逝去,更感嘆香港的前途和愛國者的命運,不能不百感交集!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司徒華走了,他的精神還在,然而,誰能繼承他尚未完成的民主事業呢?誰又能堅持「一國兩制」的原則呢?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