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垃圾蟲橫行!漁農自然護理署推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搬走郊野公園山徑部分垃圾桶,鼓勵遊人自行帶走垃圾。記者巡視多個試點,包括鳳凰山徑,馬鞍山郊遊徑等,竟發現部分地方已變成「垃圾崗」,有遊人因找不到垃圾桶,將垃圾隨處亂丟,甚至以膠袋自製「垃圾桶」,原地擺放。環保界人士直指自己收拾垃圾乃「基本市民責任」,認為計劃是對港人「公德心」的一次測試。

大埔滘護理區
有遊人眼見無垃圾桶,將垃圾隨處亂拋。

大嶼山鳳凰徑
鳳凰徑第三段沿途有不少空膠樽。

大嶼山鳳凰徑
外籍遊人找不到垃圾桶,最終把橙皮丟在鳳凰山山頂。

大嶼山鳳凰徑
外籍遊人找不到垃圾桶,最終把橙皮丟在鳳凰山山頂。

大嶼山鳳凰徑
有遊人在鳳凰山頂丟下零食、果皮、膠叉及煙頭。

馬鞍山郊遊徑
潘先生對登山客亂丟垃圾一事,感到相當氣憤。

馬鞍山郊遊徑
有遊人無視「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標語,遺下一整袋膠樽及鋁罐。

林先生自攜膠袋,帶走垃圾。

大嶼山鳳凰徑第三段,是漁護署計劃的試點之一。記者由昂坪出發,沿途沒有垃圾桶蹤影,但山路卻不時發現廁紙及膠樽等垃圾。距離山頂餘下約一半路程時,記者遇到一班內地遊客,他們每人的背囊底部都綁上載滿垃圾的透明膠袋。其中林先生表示,他們在各地行山,每次都自己帶走垃圾,早已養成習慣,膠袋載着的正是剛剛於山頂野餐後餘下的食物包裝及膠樽。

看着林先生一行人徐徐落山,記者滿以為山上應該是一片「淨土」。詎料到達登頂天梯前、海拔八百一十米的斬柴坳觀景點時,在石上及草叢中發現不少膠樽、廁紙及膠袋等廢物。有行山人士路過,踏到膠樽,直斥「啲人咁冇公德心,有冇搞錯」。而其中一塊巨石周圍,更瀰漫着濃烈的尿味。

外籍遊人亂丟橙皮

及至觀賞日出勝地、鳳凰山頂,石縫中竟被人「攝入」食剩的零食,旁邊又有一堆果皮,臨時避風站內亦有飲品包裝。記者於山頂稍事休息時,目睹兩名外籍遊人丟橙皮情況。兩人坐在石上吃橙,吃完後隨即檢起丟在地上的橙皮,惟尋找垃圾桶不果後,說了一句「will decompose」(會分解),便把橙皮丟在一角。

至於另一試點馬鞍山郊遊徑,沿途遊人甚多,初段路亦甚為清潔,可是步至和麥理浩徑交匯的十字路口時,卻發現涼亭成為垃圾重災區,一地骯髒。儘管當局已豎立寫着「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標語牌,惟涼亭地台上除了有一大袋放於垃圾膠袋中的膠樽鋁罐,及散落一地的廁紙廢物外,更傳出陣陣排泄物味道。

移走垃圾桶未能促使遊人帶走垃圾。行山發燒友潘先生表示,早上上山時,已看到涼亭旁有一大袋垃圾,當時以為隨後會有人帶走。詎料回程時看到垃圾仍在。他指出,涼亭位置以往有放置垃圾桶,但「成日滿瀉」,有牛隻因此誤吞垃圾。

同行的潘太直言,看到標語時,方知道垃圾桶已被移走,於是將垃圾自攜落山。記者於兩個多小時後回程時,發現垃圾原封不動。

團體呼籲加強教育

至於同為計劃試點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則算是最成功,記者行了數段山徑,都發現相當清潔。保安員透露,護理區一直都無垃圾桶,入口處亦早已掛起標語提醒遊人。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指出,當局清理郊野垃圾,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自行清理垃圾是市民責任,故支持計劃。他形容計劃是一場「公德心及公民意識」的測試,希望市民亂丟垃圾的情況能隨時間而改善,同時呼籲政府加強宣傳及教育。

漁護署「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於上月在五個試點進行,除鳳凰徑第三段、馬鞍山郊遊徑、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外,還有大欖涌郊野徑及龍脊。

發言人稱,是次移除垃圾桶的試驗為期一年,期間會蒐集相關資料及數據,以分析成效,再決定下一步計劃。同時,郊野公園護理員亦會加強巡邏,於需要時檢控亂丟垃圾人士。

圖:崔祖佑、甘偉倫

文:趙志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