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殺菌治病?可引致腹瀉腸穿的難辨梭菌感染個案近年趨升,威爾斯親王醫院每年約有三百至四百宗新症,病人感染惡菌經常復發。中文大學醫學院兩年前以「糞」治惡菌,透過移植健康人士的糞便,將益菌灌入患者腸道,重建腸道天然屏障,抑制惡菌。至今有十二人接受治療,效果較服用抗生素更佳。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移植」治療難辨梭菌研究,發現糞便移植治愈率比傳統抗生素有效。

人體腸道有一百兆腸道微生物,有好有壞,若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如部分抗生素將腸道益菌殺死,令難辨梭菌大量孳生,並釋放腸毒素。感染者會出現腹瀉、發燒及腹痛等徵狀,嚴重更會脫水、出現敗血症,甚至死亡。長者、慢性疾病、炎症性腸病或常服抗生素的病人為高危感染群組。

移植過程似飲湯

隨抗生素藥力加強,近年難辨梭菌感染個案急升。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秀娟稱,威院的發病率在○九至一三年間大增三倍,每年約三百至四百宗新症,約四分之一患者因併發症死亡。患者現時靠抗生素治療,但部分藥物連腸道益菌也殺死,引致腸道內微生物生態失衡,復發率高。

中大今年初試用「腸道微生物移植」,即移植健康人士糞便治療難辨梭菌嚴重患者。七人接受糞便移植,八人使用傳統抗生素治療,結果前者治愈率達八成五,後者兩成五。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黃曦解釋,新方法是移植健康人士糞便,可將益菌灌入患者腸道,重建患者腸道天然屏障,達到抑制惡菌的效果。患者通常一次移植便足夠,最快半日起效,並無副作用。

六十七歲鄭先生去年因腹瀉入院,每日腹瀉七至八次,情況持續一個月。他曾三次接受抗生素治療仍復發,終接受糞便移植,移植太太的糞便。他形容移植過程「好似飲湯咁,沒有不適」,治療後翌日徵狀已紓緩並出院,至今沒有復發。

由患者家人捐贈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朗昕稱,主要由患者家人捐出糞便,醫生一般先為捐贈者抽血及糞便樣本化驗,以防患慢性疾病或傳染病,需收集約五十至一百克糞便。移植用的糞便會加入生理鹽水,再過濾雜質、去除異味等處理後,即日透過喉管由病人鼻孔,經食道及胃伸延至小腸,病人治療約兩日後已能痊愈出院。

中大現招募健康人士捐出新鮮糞便,以便進行長遠研究,例如治療腸易激綜合症。捐贈者需要沒有慢性疾病、標準體重、毋須經常外遊、年齡最好六十歲以下。有興趣者可將聯絡資料電郵至digestivehealth@cuhk.edu.hk。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