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尼泊爾通過新憲法後,印度與尼國的關係每況愈下,新德里實行連串反制措施,更變相對尼國進行經濟封鎖,逼其就範。事件充分暴露出印度對尼泊爾的吞併之心。

上月二十日通過的新憲法,是尼泊爾○八年結束君主制後的第一部新憲法。新憲法將尼國全國劃分為七個省份。由於新憲法未滿足印度裔馬德西人「單獨成邦」的要求,引發印度的強烈不滿,新德里不但在憲法草案表決前數次派特使赴尼活動,希望推遲憲法草案表決日期;新憲法正式頒布後,印方又在二十四小時內連發兩個政府聲明,指摘尼國新憲法未能取得最大範圍的共識。

單方禁運 落井下石

與此同時,印方在邊境口岸加大安檢力度,尼印兩國通關速度大減。由於尼國燃油、燃氣等大部分物資需要假道印度輸入,印度單方面的禁運,在短期內引發尼國經濟強烈震盪,甚至連國際航班也無法正常起降。尼國剛經歷大地震打擊,如今印度又落井下石,舉國上下異常悲憤,有政要提出「南方不亮北方亮」,擬向中國求助。

印度之所以對尼國新憲法不滿,顯然是別有用心。馬德西人生活在尼國南部,是印度裔的後代,與印度有着千絲萬縷的政治經濟關係。數十年來,有些馬德西人主張生活的區域從尼國分裂出去,併入印度;而印度也一直利用馬德西人作為砝碼,干涉和操縱尼國政局。

正是為了防範馬德西人分裂之舉,尼國今次在制訂新憲法時,沒有滿足馬德西人單獨成邦的要求,以免他們日後以公投名義脫離尼國。其實,類似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如二戰前,在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大部分是日耳曼人,當時希特拉以保護日耳曼人為名,不顧世界輿論反對公開出兵,將蘇台德納入囊中。

印度與尼國是大國對小國、強國對弱國、富國對窮國的對比。新德里的戰略家一直期望能夠像錫金、不丹一樣,將尼泊爾徹底吞併,一舉統一喜馬拉雅山南麓,稱雄南亞次大陸。但尼國近年來對印度愈趨強硬,不時引入中國力量制衡,讓印度感受到巨大戰略壓力。尤其是隨着中尼鐵路的修建,尼國整個經濟將很可能被大中華地區吸納,不用再依賴印度。正因為此,新德里對中尼鐵路大加干擾,並利用鐵路通車前的「戰略機遇期」,對尼國全面施壓,為今後中尼合作設立緊箍和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