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多,廉政公署終於周一正式落案檢控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涉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律政司前高層曾戲謔此案開創港府檢控的馬拉松紀錄,檢控決定雖然姍姍來遲,但對香港法治卻是重要一仗。有分析指,今次檢控時間很微妙,預料稍後還有已拖了一年多的佔領行動首腦人物檢控提上日程。

曾蔭權在十一假期後立即被檢控,有人感到愕然、有人卻呼終於來了,幾日前才興高采烈出席港府升旗活動的曾蔭權,都似乎難以消化這記重擊,日前上庭黑面、憤懣。政壇觀風者對此各有解讀。

一個發現是,無論是今次的曾蔭權,還是已遭立法會調查、仍照樣現身北京官式活動的前廉政專員湯顯明,都可見香港的檢控行動與京城的「面子」活動,可以是截然不同或表面無關的合乎常規安排,但講到底,面子活動絕不代表法網可逃。

另一發現,曾蔭權在十一後即被落案,是揀時或撞時?微妙還在細節處。事關每年歲末都是中港政治的平靜期,這段時間內,既無國家大事,也無政治敏感日子,用來處理「政治味」較重的事件最好不過,因此,有指稍後一眾與佔領行動首腦相關的案件亦會排期呈上。

事實上,民間對佔領行動首腦涉及案件遲遲未進入程序已感不耐煩,不但質疑律政司及警方的檢控低效、畏首畏尾,連法庭的定罪準則亦捲入其中。法治是香港有效運作的重要基石,但近年法治卻有被政治拖累的現象,執法及檢控部門每逢處理與政治相關的案件時,就顯得雞手鴨腳、小心翼翼,為了穩妥、避免爭議,檢控決定愈來愈慢,一拖經年比比皆是。

當個別事件成為集體現象,小弊亦會成大害,香港司法制度正在驗證這句話,因為執法與檢控部門接獲與政治相關的案件正與日俱增,上述惡性循環更大有成為執法與司法新常態之勢,如無解決之道,法治基石很難不受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