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代表隊在球場上的表現牽動不少市民情緒,最近一作客一主場,雖然結果是一和一負,但力拚卡塔爾的一場賽事,卻觸動人心,在落後三球的情況下,連追兩球僅敗,稱得上「輸人不輸陣」,打出香港拚搏精神;但同一時間,球賽另一焦點是播國歌期間,看台上球迷再次傳出噓聲,雖則足總主席梁孔德指噓聲並不明顯,不過可以肯定「有手尾跟」,事實上,這亦折射出另一問題,就是香港回歸十八年,「人心回歸」仍未到位,在某些人心目中留白。

事有湊巧,有前高官最近於研討會亦點出「人心回歸」問題,似乎仍困擾親中陣營,顯然有待「拆解」。據分析,香港回歸可以分作三個層次,分別是「政治回歸」、「經濟回歸」及「人心回歸」,其中前兩者已完成,後者則因二○○三年的七一遊行、二○一二年的國民教育風波及去年的佔領行動,顯示「人心尚待回歸」。

其實「人心回歸」這四個字,各方並不陌生,時有討論拆解最新情況,而早前有問責高官「被換人」再次成為討論焦點,事關歷時七十九日的佔領行動期間,爭取真普選、要求撤回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等是顯而易見的訴求,惟潛藏打出「命運自主」、「香港問題、香港解決」等口號,再加上其後衍生的本土思潮,「自己香港自己救」等構想應運而生,問題就再提升至另一層次。

講到底,親中陣營最怕的是,人心未回歸說得多,就扎根在年輕人心目中,短期內未必會怎樣,但長遠會如何,真的誰也說不準,因此京官、親中陣營每隔一段時間,就「出口術」開腔,最突出的當然是於佔領行動甫落幕之際,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急不及待,發表港人對「一國兩制」認知需要「再啟蒙」的言論,事後於政圈廣泛解讀為,港人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認識都有不足。

除此以外,親中陣營不只一次出謀獻計,解決「人心尚待回歸」的問題,已曝光的建議包括考慮讓港人透過考試,成為中央或地方公務員,香港青年可以參軍等,當然最大問題仍然是國民教育「缺位」。

有政壇高人指,經歷國教風波,「國民教育」已成為泛民的敏感詞,神經極為敏感,因此有關方面只可以默默地做,希望時間一久,可以有潛移默化的效果,可見「人心回歸」,由始至終都是長期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