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傳來一張照片,本港一隻知名泰國香米,原來早已悄悄把泰國二字刪去,在牛丸也可以沒有牛肉成分的今天,到底大家吃的所謂泰國米還是不是泰國米?令人心生疑問。根據該公司在網頁的聲明,原來該品牌香米多年前已非單一採用泰國米,而是採用不同國家的香米調配,為了符合《商品說明條例》,因此將包裝袋的泰國字眼刪掉,並煞有介事強調「絕對無中國米存在」。

看見「絕對無中國米存在」這幾個大字,不少人如釋重負,但當中釋出的訊息,無異於中國米等同品質差劣,沒有中國米等同安全可靠。這些年,中國食品幾乎是假劣毒的代名詞,中國米含有重金屬更是人所共知的事,近年甚至出現紙大米、膠大米,令人聞之色變。商家和消費者是最現實的動物,哪管平時口裏如何愛國,說到吃下肚裏的東西,當然馬虎不得,中國貨被拒於門外完全不足為奇。只是以中國今天的國力,竟然連安全大米也生產不到,不是很可悲的事嗎?

話說回來,泰國當局規定,泰國米成分不足九成二的不能稱為泰國米。早知業內有「溝米」做法,美其名曰把不同國家和品種的白米調配口感更佳,實際上是否為了降低成本,無人知曉。到底大家吃的米飯產自甚麼地方,目前並無法例規定必須在包裝上列明,消費者的知情權顯然沒有受到足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