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公署早前公布調查,發現水務署在跟進私人水管滲漏,相對處理政府水管問題大大不足,效率明顯較低。若將這宗新聞與公屋及不少建築物食水鉛含量超標放在一起,便不得不質疑,水務署官僚是否需要大刀闊斧改革?
水務署於○九至一四年期間,接獲數千宗涉及私人水管滲漏個案,當中八成二需時多於一個月完成處理,有個案曾拖延兩年多才完成。相反涉及政府水管,接近全部個案可於三十日內完成維修,可見署方對政府和私人水管滲漏「親疏有別」。水務署又未有選擇截水處理持續不斷滲漏,更未有追討由政府代為處理的維修個案。
當一個政府部門多次發現流弊,實令人擔心其內部是否已被因循守舊風氣主導?民主黨早前揭露公屋啟晴部分單位食水鉛含量超標,觸發多個政黨及團體陸續驗水,及後政府亦加入,發現情況遠較想像般嚴重,更有兒童體內鉛含量超標,被檢測有發展遲緩問題。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水務署根本沒有檢測食水含鉛或其他重金屬含量,更沒有核查水管焊接位是否含鉛,才會爆出如斯大的醜聞。
南丫海難經獨立調查委員會研訊,揭露海事處監管存有嚴重問題,最終政府安排政務官「空降」擔任處長整頓。或許整頓水務署,亦要先由政務官擔任署長開始。
任日言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