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賞、有過罰是政壇金律,建制派議員在政改表決時爆出甩轆事件,一直是北京的心中刺,政圈有人孭鑊之聲不絕,更有所謂「衰得啦」名單頻傳,據說榜上有建制大黨舵手譚耀宗、班長葉國謙、經民聯頭頭林健鋒等的名字,上述各人暑假中表現低調,即使黨內事務也未見現身。據說,建制政黨的人事悶局最快亦要待九月三日北京大閱兵之後才會有變化。
政改甩轆之後,支持落實普選的市民怨聲載道,當日帶頭拉隊離開會議廳的兩黨負責人更成千古罪人,政治前途及黨內席位都被傳要大執,傳聞包括退下火線或「回爐再造」。被傳衰得的人士一直低調迴避風言風語,即使鉛水風波在暑假愈爆愈烈,並成民生大災,建制大黨與白鴿黨均爭發言權,但在地區拗手瓜中,建仔高層依然維持潛水姿態,僅由黨內女將蔣麗芸掛帥撼白鴿黨的黃碧雲。
兩黨高層的尷尬,各方都看在眼裏,不過,知情人指,雖然建制中人都知道這種情況拖得愈久,愈不利於已經殺到埋身的區選,何況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已進入協調階段,兩黨高層的懲罰懸而未決,令黨內上下倍感尷尬。事情雖然急,但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大閱兵舉行在即,中港政圈在此之前根本無暇他顧,是故,建制陣營只能繼續做熱鍋上的螞蟻。
說回甩轆主角,建制隊長葉國謙事件後刻意自我隱形,隻字不談;另一主角林健鋒則動作較多,繼哽咽落淚後,暑假中亦再解畫,並指建制派中人以後在立法會的合作應是聽指示、共進退。他的話,其實頗有喊冤成分,但建制派內山頭林立,各黨利益相爭、互不順眼,暗鬥較勁不絕,問題正出在立法會內建制各大陣營未能建立顧大局、息黨爭的共識,這也是過去一段時期北大人一直懸刀未動,繼續聽其言、觀其行、察其心,同時亦度其橋的緣故。
政改表決已經爆了大鑊,北大人希望摸根尋源拆炸彈,避免將來再遇更大創傷,問題是,拆彈必須治本,在防壞孩子成為破壞王之外,更要防的是不知大局、不顧大局的狹隘之心,而這一點最難,所以建制棋盤大執真的少不免。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