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毅表示,市民宜按個人體質及季節,配以合適粥品保健。
【記者張美蘭報道】夏日炎炎,進食綿滑清淡的粥倍感滋味,事實上吃粥也講究時令,並需視乎個人體質。中醫理論認為,白粥可健脾益氣,若加入不同食材,更達到保健養生功效。夏天炎熱潮濕,可用清補去濕的材料煲粥,包括綠豆、荷葉等;天氣熱會影響睡眠,可吃蓮子粥安神。炎夏出汗多,吃粥亦有助補充水分。

小米(左)及綠豆(右)煲粥能清熱解毒。

薏米有助身體去濕,適合在潮濕季節食用。

以蓮子煲粥有助安神健脾,若睡眠欠佳可一試。

中醫認為白粥性味甘平,具健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党毅博士及另一學者共同推出新著作《粥療》,分析本港粥品及各種養生粥的療效。書中指出,白粥又稱「米皇」,本身已對身體有益,中醫理論認為白粥性味甘平,具健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且易於消化,適合男女老幼。白粥的精華在於浮在粥面上的一層黏稠物質,稱為「米油」或粥水,有滋陰補精作用。煲粥米主要用粳米,即珍珠米等黏度較高的米;或者秈米(如泰國香米)熬成,也有人用小米煲粥。
四季粥品的選料也有不同。中醫認為春天溫和升補,可用山藥、杏仁、胡蘿蔔等;夏天宜清補清熱,可煲綠豆粥;遇潮濕雨季,則可用紅豆或薏米,有助去濕。秋天乾燥宜平補,宜用芝麻、核桃、雪耳等。冬天寒冷應溫補,可用羊肉、生薑、鹿角膠等。
睡眠差可加蓮子
党毅稱,市民吃粥保健應視乎個人體質需要。體質可簡單分為寒底及熱底,前者一般手腳冰冷,後者較易「熱氣」。虛寒體質者應加些溫補食材,例如紅棗、桂圓、紅參、生薑等。熱底人士可進食偏涼食材,如綠豆、薏仁、冬瓜、芹菜等。
夏季天氣炎熱,市民睡眠質素或較差,党毅建議可用蓮子及百合煲粥,有助固腎安神健脾。性質偏涼的綠豆小米粥有助清熱解毒,但陰虛、脾胃虛寒人士不宜。此外,菊花粥及芹菜粥也適合高血壓、糖尿病人士,但宜先了解個人體質及病情。
健康粥品介紹
綠豆小米粥
分量:兩份小米、一份綠豆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益氣
蓮子粥
分量:25克粳米、手掌抓一把分量的的蓮子
功效:固腎安神健脾
桂圓小米粥
分量:桂圓30克、小米50至100克,紅糖少許
功效:補血養心、安神益智;適合心脾虛損、氣血不足及失眠健忘人士
菊花粥
分量:菊花60克、粳米100克(菊花先煎湯,再放米煮粥)
功效:清肝火、明目及散風熱;適合心煩咽燥、風熱感冒,或者心血管患者
資料來源:党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