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老店敵不過時代巨輪而結業!屹立佐敦三十年、專營油畫用品和顏料畫布的新寶輪將於八月結業。昔日香港是世界最大的油畫出口地,老闆黃志輝憑着巧手,製作畫架和拉畫布闖出名堂,隨着「行貨畫」式微,收入大減。黃志輝表示,最差生意額全日僅得數十元,加上年事已高,決定結束營業。面對數十年的心血即將畫上句號,他慨嘆「唔捨得都要捨得……香港係好現實」。

新寶輪的主要顧客多是美術系學生。

黃志輝指油畫風氣式微,要面對結業的現實。

隨着「行貨畫」式微,客人數量也日漸減少。

在香港專營油畫用品的店舖已愈來愈少。

屹立佐敦三十年的新寶輪將於八月結業。

現年七十四歲、人稱黃師傅的黃志輝,年輕時曾當海員,後來轉行經營油畫用品生意。位於佐敦道鴻運大廈的新寶輪最馳名是畫架,由切割木板、刨木到組裝等都是黃師傅一手包辦,雖然畫架得到不少顧客讚賞,但黃師傅指這只是「手作仔」,賺不到多少,競爭力不及國內貨色。

僅美術系學生幫襯

「行貨畫」由多名畫師合力製作,每人繪畫一部分,同一款畫大量製作。黃稱,隨着遠銷至海外的「行貨畫」式微,經營日益困難,美術系學生成主要客源,但他們消費力有限,有時全日只有三個客人,生意額僅得數十元,「賺埋都唔夠交租,我年紀又大,成日腰骨痛,不如執咗佢。」他形容新寶輪有如沒有收視的電視台,始終都要結業,「香港係好現實」。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表示,自四十年代起,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港人將油畫藝術傳入香港,加上愈來愈多來自內地南方的藝術家來港發展,令油畫藝術得以在本港屹立發展。至六、七十年代,「行貨畫」更成為本港數一數二的出口貨品。當年任職行貨畫師,高峰期月入可以高達二萬元,「做幾年已經足夠買到樓」。

隨着本港經濟起飛,而「行貨畫」的回報偏低,逐漸於九十年代變為夕陽行業。黎慨嘆,新寶輪當年負責為「行貨畫」服務,供應帆布及木架,在本港這些店舖已所剩無幾,「依家喺深圳大芬村買幅行貨畫都只係需要五十元,喺內地購物網訂購行貨畫物料,價錢比本港門市平三分之二,新寶輪可以捱到今日已經好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